广州各界联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旧址:迫使帝园主义者废除《新警律》
    漫步于广州长堤大马路,虽然这里己不复当年盛景,但它依然带给我们一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都会的感觉。90多前,也正是在这里广东各界联合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沙面苛例大会。广州各界联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旧址有两处:一是位于广州长堤大马路348号的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内西侧,现作为学校图书馆使用的豫章书院;二是位于长堤大马路292号的海珠大戏院。
    说起广州各界联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就不得不提到沙面。沙面是帝国主义在广州强占的租界,是帝国主义的领事馆洋行所在地,当时英国的“上海汇丰”和“渣打”、美国的“万国”(俗称“花旗”)、法国的“东方汇理”、日本的“台湾”等五大银行,亚细亚和美孚石油公司及其仓库等洋行,雇佣华工在2000人以上,而还有清洁工、园工、厨师、杂役、保姆等工人有1000多人,合计在沙面有3000多洋务工人。洋务工人中除了高级职员工资较高外,其他人员工资相当低,仅能拿到一份勉强度日的工资,还常常受到他们的污辱。
    1924年6月19日晚上8时许,法国驻越南总督在沙面维多利亚酒店遇刺(行刺者为越南革命者范鸿泰,行刺后投江殉难)。沙面英法租界当局以此为借口,颁布了歧视和限制中国人进入沙面的《新警律》,规定从8月1日起,华人出入沙面,必须携带贴有雇主相片的护照;而欧美人、日本人、印度人、越南人均可自由出入。沙面洋务工人对此十分愤慨,认为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同年 7月15日,中共广州地委派刘尔崧、施卜、穆青、周文雍发动沙面租界3000多洋务工人举行罢工,抗议英、法帝国主义颁布的《新警律》苛例。他们在豫章书院内召开会议,成立了广州各界联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执行委员会,选举了邝达生为主席,施卜为副主席,办公地点设在豫章书院内的茶居工会和“澄香”等三艘紫洞艇,设理财、宣传、募捐和陆海纠察队等部门。后来因为紫洞艇租金太高,他们接受海珠大戏院股东的支持,把办公地点迁至戏院。
    7月16日,租界的中国巡捕也参加罢工。工人们离开沙面并向沙面英法租界当局提出取消《新警律》,复工后不得歧视报复,罢工期间工资照发等四项条件。沙面英法租界当局不仅不接受工人条件,还宣布沙面戒严,调军舰到广州,实行武力威胁。20日,广州工人代表会发出《反对英国限制华人进入沙面的新警律代电》。中共广州地委和广州工人代表会还号召各界人民组织沙面罢工后援会,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罢工工人。24日,广州各洋行货仓的运输工人举行罢工,声援沙面洋务工人,沙面的商业活动很快就陷于瘫痪。沙面英法租界当局被迫与罢工工人谈判,谈判地点设在海珠大戏院,施卜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了谈判。最后,沙面英法租界当局除晚上行路须携提手灯外,其余苛例都取消了,并同意不得开除罢工工人等。斗争取得胜利,沙面工人于8月19日复工,工人们在豫章书院召开复工庆祝大会。
    沙面洋务工人罢工坚持了一个多月,迫使帝国主义者废除《新警律》,基本上达到了罢工目的。这次罢工的胜利,改变了“二七”斗争以来的工人运动的沉寂局面,成为全国工人运动复兴的起点。
    今天,作为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图书馆使用的豫章书院被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豫章书院是广东省各县罗姓族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集资建成的合族祠,它坐北向南、三进,人字形风火山墙,主体建筑有下堂(头门)、中堂和上堂(祖堂),全院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现在祠堂主体布局尚存,头门的封檐板、梁架的木雕、墀头的砖雕还相当精细,头门的名额“豫章书院”为大学士李鸿章所题。
    海珠大戏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292号,作为目前广州字号最老的戏院也被保留了下来。它的前身叫同庆戏院,建于1902年,两年后改名为海珠大戏院。海珠大戏院在广州当时来说是一间颇具特色的大戏院,它的中央顶部是一个倒“锅形”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拥有三层楼的观众厅,设有座位1900多个,其容量之大成为当时广州戏院之冠。
    现在,我们参观这两处景点,回顾当时沙面洋务工人在中共领导下举行罢工的历史,仍然有惊心动魄的感觉。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街巷里的红色印记:广州越秀红色革命史迹全纪录》

出版时间: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