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民公园,往北走到尽头,便是位于府前路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大院。而广州市人民政府大门前的月台,就是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检阅台的旧址,当年四野的第十五兵团就是从这里接受检阅入城的。
今天广州市政府大院及人民公园一带,在清代时属广东巡抚署范围。20世纪20年代末陈济棠主粤之初,决定在今天人民公园北部建设广州市政府合署楼,由著名建筑师林克明设计,为配合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群体布局,选址在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原来设计的面积为3.8万平方米,工程分三期。1931年动工,现在所见到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大楼为第一期,1934年10月竣工,本来合署楼还计划有第二、第三期工程,但后来因政局动荡、资金不足等原因再没有动工。大楼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坐北朝南,设计具中国民族特色,外观三层内分五层,全座以钢筋三合土框结构,飞檐翘角,屋顶为黄琉璃瓦、绿脊,相当壮观。首座作基座处理,以花岗石砌成,月台及台阶的栏杆上均为云纹松鹤图案,色调和谐、古雅,显得庄严雄伟。建成后,市政府所属财政、土地、工务、卫生四局先迁入办公。大楼南面的马路改名为府前路。
1949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赣州会议的决议,在广东党组织及其人民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兵分三路向广州进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为右路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为左路军,两广纵队、粤赣湘边为南路军。10月14日,广州解放,此楼改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大楼。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府前路的公园北面举行解放广州入城仪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市政府门前的月台作为检阅台。当天,参加受检阅的部队有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还有粤赣湘边纵队和广州各界群众20多万人。当天,检阅台上有叶剑英(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陈赓(时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邓华(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赖传珠(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政委)、肖向荣(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政治部主任)、方方(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尹林平(时任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章达(时任民盟中央常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州市副市长)、朱光(时任广州市军管委副主任、广州市副市长)等军政首长。受检阅部队以军乐队及戴红花的战马为前导,从连新路进入府前路,接受检阅,然后经过吉祥路与在市内的群众汇合后,再从惠爱路(今中山四路、中山五路)、永汉路(今北京路)至丰宁路(今人民中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永汉路、西濠口还搭起了庆祝广州解放的牌楼。
1989年12月,广州市政府门前的月台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街巷里的红色印记:广州越秀红色革命史迹全纪录》
出版时间: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