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第一福(广州市大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广府新语系列讲座(第60期)之《广绣的传承与创造》在新花城APP与大家见面,本期讲座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省级传承人、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研究员陆柳卿老师主讲。
陆柳卿老师与她的学员冯雪梅女士
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是在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和人文因素影响发展起来的,构图极具岭南特色;与岭南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的自然环境相呼应,颜色比较鲜艳饱满,与中国其他三大名绣的风格明显不同。老行尊口中的“留水路”更是广绣独有的技法,具体是指每一个相邻的刺绣面积之间、起针与落针之间,都会留出0.5毫米左右的等距离,形成镂空的线条,就像是在花瓣、鸟羽图案之间留下一条清晰、均齐的“水路”,这样做既能使刺绣图案前后层次更加突出,也能使绣面上的主题形象更加醒目。
在民国时期,广州市黄埔区的文冲、下沙、横沙等村里的刺绣氛围颇为浓厚,已有不少家庭将刺绣作为补贴家用的家庭副业。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都是刺绣作坊,还有埋头绣花的绣娘。那时候的村子里,孩子们喜欢穿梭在小巷子里追逐打闹,唯独一个小女孩喜欢默默地待在绣娘身边,看着她一针一线绣出那美轮美奂的绣品。而这个小女孩就是陆柳卿老师。
陆柳卿老师是土生土长的黄埔人,家里并没有人从事刺绣的制作。但每当看见那色彩绚丽、充满魅力的广绣作品,陆柳卿老师就甚是喜爱。广绣作品的类型丰富,有花鸟图案、更有陆柳卿老师喜欢的荔枝,充满了岭南特色。凭着对广绣的情有独钟,年仅13岁的她就毅然进入了黄埔刺绣社。
据陆柳卿老师回忆,当时的黄埔刺绣社按照农村的片区来划分,分成了五个片区。陆柳卿老师所在的文冲片区人数最多,有一百多名职工,而陆柳卿老师更是当时最耀眼的一颗广绣新星。由于她心中抱着对广绣的热爱,所以在学习广绣的时候格外投入。小小年纪的她,用针已颇具灵性,构图、审美亦渐有心得。后来,陆柳卿老师拜在当时的广绣大师龚平老师门下学习广绣技艺。龚平老师曾这样评价:“她绣出来的鸟儿眼睛,栩栩如生,就像真的把鸟儿绣活了一样。”龚平老师认为她天赋比较高,对她格外赏识,于是便把自己掌握的广绣针法一一传授给她。
那段拜师学艺的时间里,陆柳卿老师心中所想的几乎都是如何刺绣。她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刺绣上,在龚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陆柳卿老师逐渐掌握了广绣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点,技艺更是突飞猛进。当时的黄埔刺绣社响应国家“超英赶美”的口号,也提出了“超娥赶柳”的口号——号召其他绣工都要向“柳”(即陆柳卿老师)与“娥”(另一位绣艺出众的绣工“陆玉娥”)学习。而她们两人也不负众望,经常在一个绣架上合作,且专绣精细重要的地方,如人物、动物的眼、鼻、口、面部表情等,其他绣工则以她们为典范。
据陆柳卿老师回忆,以前还没有电的时候,就在架子旁边放一盏火水灯(即煤油灯),靠那一点光亮来刺绣。使用火水灯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绝不能够弄脏绣品绷架,不然绣的作品就作废了。
一直坚持钻研广绣技艺的陆柳卿老师
虽然以前条件非常艰苦,却依然没能泯灭陆柳卿老师那一颗热爱广绣的心。她一如既往钻研广绣技巧,博采众长,技艺与日俱进。因技艺精湛,1963年,陆柳卿老师就被调往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提起这事,陆柳卿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刺绣社里突然来了很多领导,其实就是研究所的领导,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那些领导走了之后我才知道是来看我的手艺的,后来就直接把我调到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去了”。当时研究所里还有陈少芳、许炽光、梁桂开等广绣大师或名家。陆柳卿老师还参加了有关工艺美术的培训,国画等各种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为陆柳卿老师以后继续从事广绣的设计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陆柳卿研究手绣工艺和传承技巧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在此期间教了多位徒弟。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1963年——1969年),1965年,研究所派出梁桂开、陆柳卿等四人赴苏州参加为期一年的广绣与苏绣的交流活动。“当时总共有四个人去苏州学习,现在我和梁桂开还在从事广绣,我们两人都是广绣的省级传承人了。苏绣比较突出的是绣人物、动物等,我们广绣绣花,鸟,荔枝等,岭南特色比较突出,所以我们跟他们就可以交流绣法,互相学习,以后各种图稿也都会绣了。”在这一年时间中,陆柳卿老师向苏绣大师学习,这使得陆柳卿老师的刺绣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吸取传统广绣优秀技艺的基础上,加入了苏绣的乱针绣与平绣两类,把苏绣的“平、齐、细、密、匀、顺、和、光”融为一体,能够把广绣、苏绣的针法融合发挥到淋漓尽致,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开创出独具一格的“陆氏广绣”。
后来,黄埔刺绣社被收编进了广州市艺华工艺厂,而后广州市艺华工艺厂将主营业务转为了珠绣。出于对广绣的热爱,也出于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紧急性,2008年,陆柳卿老师成立了广绣工作室,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坚持至今,影响更多的人认识了广绣。陆柳卿老师在工作室经常举办广绣教学班,为众多学员传授技艺。陆柳卿老师及其家人还多次举办非遗进校园——青少年非遗广绣基础技法传承班活动,使青少年零距离认识了广绣这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技艺高超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引导青少年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即使年过古稀,但对于广绣的技艺与传承,陆柳卿老师依然严格要求自己,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份对广绣的热忱和执着,使得几十年后的今天,广绣作品上那一片标志性的鲜丽夺目没有一丝一毫的褪色。或许我们今天对广绣技艺的赞叹,与六十多年前那个坐在文冲村小巷里、对广绣情有独钟的小女孩产生了共鸣。跨越时空的阻隔,将那份最初的感动与精湛的技艺传递给千秋万代,正是她最纯粹的心愿。
听了陆柳卿老师讲述她与广绣的芳华岁月、动人故事之后,她的弟子冯雪梅老师还在现场为广大读者介绍广绣的一系列工序。在开始刺绣之前,首先要做好的是“设计”和“勾稿”,即是将创作完成的画稿,复制黑白单线的轮廓稿并描至绸缎布上。接下来是“上绷”,也就是将绷布与底料缝接、形成一块整料后,安放到绷架上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关重要,据冯雪梅老师介绍,如果上绷的时候有一点不平整,或是歪了、斜了,待刺绣完成后整体图案都会因此而变形。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在广绣这一门技艺当中,每一步都需要用一丝不苟的精神去对待。
接下来,冯雪梅老师还为广大读者演示了广绣的针法特点。一针一线灵动穿梭、专注投入,画面赏心悦目。错过了本期直播的读者朋友,不妨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进入直播间欣赏一番。好了,本期广府新语讲座的精华内容都在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撰稿 许嘉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