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花城+ 花城新闻2024-07-16
7月14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的“广为人知”社科学堂文史讲座之广府新语(97期)讲座《岭南古法造纸传承创新》在越秀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顺利举行。讲座由岭南造纸文化研究会副主任林润惠教授主讲。
岭南曾是我国造纸发源的重要区域,岭南古法造纸在中华造纸文化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林润惠教授举例说,“香皮纸”产生于晋代的岭南,以沉香树皮所制的香皮纸,又称蜜香纸。晋武帝赐杜预蜜香纸万番,写《春秋释例》。可以想见,以香皮纸制成的书籍,书香会是何等浓烈。据研究,广州历史上出产香皮纸、竹纸等。
“工业纸在广州的气候下只能保存100年,而古法手工纸木棉纸可以保存1000年。”林润惠教授介绍,多年来,林润惠纸文化工作室成功复活了失传已久的香皮纸(蜜香纸)、苔纸、葛藤纸、坡棉纸、流溪纸、葛洪黄麻纸、扶桑纸……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开发,试制了榕皮纸、芭蕉纸、马蹄杆纸、山黄麻纸、蒲绒纸、水绵纸、落羽杉皮纸、发财纸、菠萝叶纸、金牧粮草纸、剑兰叶纸、苎麻纸等手工纸种,发明了二次成型法手工抄制图案纸,这是具备防伪特性的发明专利,利用该品种纸张制作票据、纸币等无限设置防伪标记。
林润惠教授还发明了木棉纸,用广州市花——木棉花的花絮制成了可供书画用的特种手工纸。这种纸张质地松厚,手感顺滑,纸张兼具古朴典雅、现代简约,干燥速度快、吸墨效果好。把木棉絮收集起来,挑出棉籽,再经泡、煮、洗、切、捣、筛、抄、晾、揭等工序,成为一张纸。用木棉絮做成的纸,就是木棉纸,也称红棉纸。
木棉纸,微黄中带白,隐约有丝的光泽,可做厚亦可做薄;纸性可生可熟,既可写意,亦可工笔;纸面可滑可糙,纸质可松可紧,能满足书画家挥毫泼墨的各种不同需求。
“查遍古籍,未曾见以木棉絮制作手工书画纸的记录。”林润惠教授说,“研发木棉纸的过程非常艰辛,一棵成熟的木棉树,开花后结果,所生成的棉絮总共也不过十斤八斤,成熟飘落后,随风飘走大部,能收集到的只是很少的部分,再除去占总重量一半的棉籽,所剩无几,属稀罕之物。古语云,物以稀为贵。因此对木棉纸来说,一是制造不易,二是原料稀缺,更体现其珍稀的价值。”
林润惠教授介绍,岭南传统手工造纸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岭南纸文化数据库素材丰富,建议对岭南纸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恢复、整理、研究、保护、传播与文创设计制作。
林润惠教授退休后,主要精力用在了建立《纸文化》数据库,在恢复岭南失传古纸的基础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通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他发现了众多的岭南古纸记录与制作场所旧址与古迹,将查询古籍与“复活”传统岭南手工古纸相结合,通过研究锁定传统古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相关原料,制定“复活”岭南传统手工古纸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复活”了一些失传上千年的岭南古纸,为挖掘、研究岭南文化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与实物。下一步计划将传统岭南古纸制作带入中小学课堂,开拓相关文创工作。
越秀区图书馆谢洁华馆长介绍,今年,越秀区图书馆在广州兰圃公园,向广大市民游客展示了该馆第一批手工纸文创产品(兰韵书香系列产品),受到市民游客的强烈关注与喜爱。越秀区图书馆将在暑期阅读活动中,向积极借阅图书的读者送出手工纸文创产品(复制品),详情请关注越秀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文。越秀区图书馆正在探索设计制作第二批手工纸文创产品,以持续引发读者对地方文献、经典阅读的兴趣,促进传统纸文化的弘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