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2023年7月27日
北京路步行街丽都大酒店成功改造升级为“潮楼”;一方东山成为新晋打卡地;越秀区入选2023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前十强……当前,越秀区的文化强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7月26日,越秀区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大会召开。大会指出,越秀区锚定广州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聚焦文化强省建设“六大工程”、文化强市建设“八大行动”,抓好文化强区建设九项重点工作,努力打造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核心区。
广府庙会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越秀区深入贯彻市委全会有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部署要求,加快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围绕即将在9月份开展的主题教育,越秀区深入开展“两个先行一步”活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中心组领学“头雁效应”,构建“五学联动”学习格局。
以理论宣传宣讲凝聚民心。越秀区依托“两中心一平台”等打造学习宣传宣讲阵地,用好“广州越秀发布”微平台、“学习强国”越秀融媒号,打造“越学·思践”宣讲品牌。
以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团结。越秀区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发挥越秀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打造更多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围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窗口,越秀区营造正能量的浓厚氛围,奏响正面宣传主旋律,围绕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等主题,讲好越秀故事。
落实精神文明建设
聚焦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越秀区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越秀区持续加大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选树和宣传力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疏导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推进全域创建。越秀区深入落实广州市精神文明创建13项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巡查和“随手拍”活动,精益求精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持续深化文明实践。越秀区统筹文明培养、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建设、提质增效,擦亮和培育“文明路上讲文明”“越秀开笔礼”等项目品牌;成立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评选。
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
越秀区大力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行动,打造在全国更有影响力感召力的红色文化地标。
高标准活化利用红色革命遗址。越秀区用好辖内红色遗址,加快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深入实施《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创建规划》,探索落地“五条红道、红色八景、5片1红区”;深入推进东园文化广场(二期)建设、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三期)活化利用,加快文德楼、新青年社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修缮及周边环境优化提升,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地标。
高质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播。越秀区擦亮“红色研学季”“家门口的红色学堂”等品牌,依托“红色广州云上见”,推动红色场馆上网络、红色文化进云端;精心创作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推出一批红色文化游径。
高水平推动越秀红色文化研究。越秀区加强革命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工作,积极与广州地区红色文化战略联盟、中共三大研究中心等合作,不断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提高越秀红色文化全国影响力。
全面推进岭南文化“双创”行动
围绕高水平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地任务,越秀区大力弘扬创新文化,让世界领略中华文明、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着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越秀区制定落实整体保护规划,以广州传统中轴线申遗工作为串联,推动北京路、文德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快推动大小马站、景豪坊等片区更新,挖掘昌兴街、高第街等传统街区文化价值。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越秀区扎实推进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展示核心区、广东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把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项目打造成为更加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广州非遗街区,做强广州老字号,形成更多“国潮”品牌。
焕发文化遗产时代光彩。越秀区活化利用好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岭南画派、武术运动、中医南药、民俗节庆、广府美食、“三雕一彩一绣”等文化精粹,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新路径。
通草画
做好文化惠民服务
坚持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越秀区着力让老百姓过上殷实生活。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秀区推进图书馆总分馆、文化馆总分馆、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图书馆之区”和“博物馆之区”;激活博物馆、图书馆、实体书店、美术馆等城市空间,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精心办好文化惠民活动。越秀区擦亮“广府味·幸福年”广府文化系列活动、广府庙会、西湖花市、兰缘盛荟等品牌文化活动,培育“诗享越秀”等活动品牌,实现“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
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力作。越秀区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实施文艺人才培养扶持计划,加强文艺名师引进扶持,建设文艺名家之家,推动创作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
广府庙会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越秀区锚定打造全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引领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集群。越秀区探索推动区属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综合性文旅投资运营项目,培育核心龙头企业。
用好越秀区文商旅融合发展联盟,越秀区构建以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等国家级平台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体系。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越秀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培育数字创意、数字娱乐、超高清视频、元宇宙等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模式。
强化文商旅融合发展,越秀区推动文化体育融合,借助重要文旅活动、体育赛事扩大岭南文化影响力。
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越秀区结合升级改造存量楼宇、盘活历史文化建筑,引进文化企业、文化名人工作室;深入推进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二期工作,鼓励老字号企业入驻;促进传统百货、购物中心、体育场馆等向文旅消费、时尚创意体验中心等新型载体转变;进一步用好“一方东山”等改造升级好经验、好做法,培育新河浦、二沙岛等城市时尚文化旅游消费新空间,打造一批以文化体验、文化消费为主题的新型商业综合体。
北京路商圈“潮楼”成为新晋打卡地
深化文化交流传播
越秀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交汇地。
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越秀区借助广交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等重大平台,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越秀故事。
推进人文湾区共建。越秀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越秀)建设,推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大小马站粤剧艺术空间等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办好广州侨文化活动日、华人文化艺术节、世界广府恳亲大会等活动。
深化对外文化交流。越秀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粤剧粤曲、广东音乐、粤菜、中医南药等传统文化精粹走出国门。
越秀区加强五处海丝申遗史迹点的保护利用,举办海丝文化系列活动,讲好海丝文化故事。
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人才培养孵化工作。越秀区创新“1个孵化基地+18个文化站孵化点”模式,搭建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越秀区完善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配备,积极探索适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
完善人才联系帮扶。越秀区完善人才推荐评审、培养资助、联系服务工作机制,积极遴选和向上级部门推荐创新创业团队和优秀人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 通讯员:翟晓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何钻莹 通讯员:钟涌、胡强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