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晚清广州九大善堂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伍颖君

  近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承办,高剑父纪念馆协办的广府新语暨广府学堂讲座《晚清广州九大善堂与地方社会经济》在高剑父纪念馆春睡画院举办。本次讲座由广州市十三行研究基地暨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夏巨富博士主讲,现场座无虚席。“广府新语”系列讲座是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承办,面向市民的文化讲座,解读广州历史与名人,解码其背后的广府文化精神内涵。

  在讲座中,夏巨富博士从定义、学术前沿、善堂经费来源、社会救济、原因与结论等五个方面与听众分享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据夏博士介绍,晚清时,广州善堂相继成立。在众多善堂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就是盛传的“九大善堂”。

  据记载,每个年代所指的“九大善堂”都不尽相同。“九大善堂”通常是指爱育善堂、方便医院、惠行善堂、广济善堂、广仁善堂、崇正善堂、述善善堂、润身善社和明德善堂。无论“九大善堂”具体指称有何变化,但不可否认其在近代广州社会和经济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

  官商合力创办爱育善堂

  夏博士以爱育善堂为例,从善堂的成立、筹建费用、举荐领头人的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大家了解到,爱育善堂系晚清时期官商合力创办,主要由商人筹集资金和管理运作,以办理救济病人和办理义学为宗旨,其主要领导权操于实力雄厚的行商手中。历任爱育善堂行头总理的有银业行、典当行、茶行、玉器行、北江行、鸭栏行、油行、烟丝行、果行、银号行、鱼行、茶行、土丝行、玉器行等。

  两粤广仁善堂,在1884年由两粤商人合办而成,总堂设于城靖海门外吉昌街(现一德路石室对面)。清末由徐树棠和潘达微等人主持,得到两粤热心公益慈善人士的支持。当时善堂设有分堂,可见其组织之大,规模之宏伟,经费之多,办理堪称完善。它的经费由两广绅商捐助,以购置房屋铺户收租生息作为主要来源,历年举办宣讲义学、赠医施药、资遣难民回乡及举办赈灾等善事。

  经费三大来源

  经费方面,九大善堂经费来源主要有商人捐赠、附属产业收入及官府补贴。社会救济方面,比如爱育善堂会积极开办义学,推行免费教育,施医赠药,抚恤社会贫寒群体,积极配合官府的救济需要;对预防疾病积极努力;援助灾民等。

  其他善堂的事迹也非常感人。其中,方便医院在七十二行商捐资筹建和领导下,积极办理各项慈善事业,逐渐成为九大善堂之首,规模最为宏大,影响力遍及港澳和南洋地区。

  总体而言,不论九大善堂各自救济还是联合救济,均十分热情,尽忠尽职,范围不限于本地,救济力度十分大,以致时不时有救济后引起善堂亏损的情况发生,但这丝毫不影响其继续发挥作用。善堂作为民间救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晚清政府救济的不及时和有限性。 

       摘自:广州日报W3 2018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