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百年老字号潘高寿为何长盛不衰?
  2022612日,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的广府新语系列讲座(第67期)线上直播活动之《长春洞里潘高寿》在新花城APP与大家见面了,本期讲座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潘高寿中药文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卢其福主讲,观看人次达59197人次。

卢其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潘高寿中药文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卢其福

  咳啊?痰多啊?快饮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啦!一饮咗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就有咳都唔使怕啦!”正如这熟悉的广告词一样,潘高寿的产品早已成为了我们好几代广东人的回忆。卢其福老师向我们介绍,潘高寿品牌始创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平人潘百世和潘应世两兄弟在广州高第街创立了长春洞药铺。1935年,潘百世的四子潘郁生根据广州气候使人易患伤风咳嗽,但市面独味单方枇杷露治咳疗效却不显著的现状,创制了止咳川贝枇杷露,并开启了潘高寿药厂,延续至今。百余年来,潘高寿经历过无数的困难和浩劫,有“洋品牌”的恶意挑衅,有无情的火灾,有战争的飞来横祸。但一次又一次,潘高寿都能够在绝境中重生,屹立不倒,至今依然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而这一份强韧的坚韧精神,同样能够体现在潘高寿人对潘高寿中药文化的传承之上。

 

  关于岭南地区的气候,早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有相当直观的描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卢其福老师解释,因为广东的气侯条件比较潮湿,主要以湿、热为主。所以潘高寿的川贝枇杷露结合了岭南的气侯特点来设计处方。处方里既有清肺润肺的川贝,也有燥湿化痰的半夏。而枇杷叶不仅能够清肺,又能润肺,还能够燥湿化痰。

  《黄帝内经》有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治咳嗽,是最容易砸招牌的事情,但偏偏潘高寿自创办起便将视线落在治咳上,专注于研制生产治咳养肺良药,聚焦百年,悬壶济世,长盛不衰。

  而在制作技艺方面,潘高寿为何要坚持制作中药糖浆剂呢?卢其福老师解释道,因为中药糖浆剂属于高渗溶液,能够起到抑菌作用,这就解决了中药汤剂无法储藏、运输的问题。加上潘高寿在选用药材方面坚持真材实料,这就达到了通过传承技艺来制造好药的目的。但光靠传承,恐怕难以能够让潘高寿成为如今的百年老字号。潘高寿人在传承当中积极地寻找着创新之路,也是让潘高寿在百年之后依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相信细心的观众也已经发现,潘高寿将止咳中药制作成便于运输的中药糖浆剂,不正是创新的体现吗?

 

  卢其福老师向观众们分享,无论是技术还是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潘高寿一直坚持创新。如今的潘高寿,已经引入了很多现代化的设备,制药过程也变得简单高效。但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各工序的制备技艺独特,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如今的潘高寿人在创新之余,还是会沿袭了传统制备川贝枇杷露的方法和精髓,保留其精华。从手工制作到现代化机械生产,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也许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不变的是古法传承的精神、老药工的细心周到,以及传统中药文化的内涵。

  潘高寿还将中西医文化相结合,引入临床实验研究。在2013年,潘高寿携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了国内首个防治PM2.5肺损伤研究。该项目的完成开中医药领域对雾霾危害防护和治疗课题的先河,让人民群众更能理解中医药的作用机理,使人们更多地接受中医药文化,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潘高寿还致力于国潮养生、跨界创新,进军健康食品市场,推动时尚中药化,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力疫后新经济,让老字号不断焕发新活力。

 

  践行传统、坚守匠心、守正创新,这就是潘高寿能够“永攀高寿”的“独门秘方”。任凭斗转星移、四季更迭,潘高寿所制作的止咳良药、健康养生产品都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成为岭南人生活当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回忆。潘高寿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也正如他们所使用的枇杷叶一样永葆长青!

  好了,本期讲座精彩回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撰稿许嘉俊)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