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9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广州市大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广府新语系列讲座(第58期)之《广州牙雕艺术出新出彩》在新花城APP与大家见面,本期讲座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市级非遗传承人、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景坤老师主讲。
中国象牙雕刻的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等地,发现有几十万年前的象牙化
石,证明我国中原一带为原始的产象区。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都出土有象牙器皿和象牙雕刻。商代以后,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更是层出不穷。文献也有记载,如《战国策·齐策》载:孟尝君出行,至楚,献象牙床。晋陆翙《邺中记》:后赵季龙作象牙扇。明曹昭《格古要论》更载有象牙圆球,中直通一窍,内二重,皆可转动,谓之“鬼工球”。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象牙雕刻的鼎盛时期,以康、雍、乾三朝尤为突出。清代牙雕在技法上主要分为南北二派,北派以北京的传统雕刻为主,多以古装的仕女、人物、山水、花鸟为题材,有的还采用了着色、染色的手法。南派以广州制品为代表,著名的产品有象牙套球、楼船、西洋棋等。清代末期其他地方也有牙雕,如上海、福州均各具特色。
据李景坤老师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四川的金沙遗址发掘出将近300件象牙制品,而金沙遗址是前12世纪至前7世纪(距今约3200~2900年前)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在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文物当中也有象牙制品。
广州牙雕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文物就有象牙制品。至宋代,广州牙雕开始形成独具风格的地方特色,被称为南派牙雕。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州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从雍正年间(1723-1735)起,广州始终为清政府养心殿提供牙雕方面的能工巧匠。如今,依然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里面的象牙镂雕花篮、象牙镂雕万年青香囊、象牙镂雕大吉葫芦式花熏、象牙丝编织纨扇一类器物都属于南派牙雕的作品。
那么,南派牙雕与北派牙雕有什么不同呢?
李老师也在讲座中详细地为大家解答了这个问题——北派牙雕比较华丽、端庄大气,而南派牙雕的特点是纤细精美、通透玲珑。广州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这种气候条件下,象牙不易变形和开裂,非常适宜象牙的精雕细刻和存放。鉴于牙雕在广州本地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政府也是相当重视。因此,在解放之后,广州市政府收编了当时民间的几十个象牙雕刻小作坊,并在1955年成立了大新象牙工艺厂,继续将南派牙雕发扬光大。据李老师回忆,最鼎盛的时期,大新象牙工艺厂的工匠人数共有700多名之多。
热爱广州牙雕的李老师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南派牙雕的技法特点。如果从选料的过程来划分的话,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因材施艺,即利用现有原材料的基础上去进行设计、制作。其二是按图施工,即先定好了作品的设计样式,再按照作品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
广州牙雕创作工具有刮刀、锉刀、凿刀、戳刀等,而利用这些工具展现出来的精湛雕功自然是这种古老技艺的灵魂。南派牙雕以镂空、拼嵌、透深的雕刻技法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艺。就以南派牙雕的代表作品之一——象牙球为例,牙雕工匠们用一块完整无缺的象牙料,可以镂空成各种规格、层数不等的圆球。象牙球最小的有两三层,最大的甚至可以达到60层之多。不仅能在每一层上都刻上龙凤、花卉等各种图案,还能够灵活转动,堪称是这世上又一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典范。
198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禁止交易非洲象的象牙。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李老师凭借着那一份对广州牙雕的热爱,一直坚守在这个行业里。为了响应禁牙令,大新象牙工艺厂封存了厂里所有以非洲象牙作为原材料的象牙制品。为了让厂里的匠人能够继续进行创作,他们依法依规采购了另一种原材料——猛犸象牙。
据李老师介绍,猛犸象牙,这种大多尘封于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等地冻土层中的“万年古物”,如今已经成为了替代非洲象牙的最理想材料。好的猛犸象牙,其牙质、纹理均接近非洲象牙。就算是质量较差的,工匠们也会将好的材料镶嵌在其中,再进行创作。一种曾经深埋在冻土当中、泅渡过漫漫时间长河的远古材料,如今正在守护古老的牙雕技艺而发光发热,就像李老师所说,可算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它们也见证着广州牙雕匠人们的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除此以外,李老师还尝试使用其他材料来进行传承,延续牙雕技艺的生命。如榄核、象牙果等,均在李老师的高超技艺下蝶化成一件件出神入化的雕刻作品。
李老师还通过举办牙雕非遗体验班,向公众普及牙雕知识,还让学员们在现场尝试牙雕创作,不断弘扬岭南文化。今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李老师还专门用心创作了以“嘉兴红船”为主题的牙雕作品,通过非遗创作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开办非遗体验课”,这是李老师的心愿。有传承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有大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广州牙雕必将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讲座的最后,李老师还为广大读者介绍了不少保养牙雕艺术品的小技巧,既能防止牙雕开裂,还能增加其观赏性。如果您的家里也有牙雕艺术品的话,那就千万不能错过本期讲座了,快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回看本期的精彩讲座吧!(撰稿 许嘉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