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匠神工——广式家具的百年匠心百年传承
  2021424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广州市大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广府新语系列讲座(第57期)之《广式家具的岭南特色与创造性发展》在新花城APP与大家见面,本期讲座由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虾老师主讲。

  从十三岁的为求生计,到如今的传承匠心,这位年过耄耋的传承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广式家具的传承、发展、创新不遗余力,发光发热。这段从业70多年的悠久岁月,杨老师有什么故事要分享给我们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杨老师,走近广式家具。

  杨虾照片2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杨虾

  中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历数千年发展,至明清时期登峰造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广式家具作为清式家具的最典型代表,是岭南文化中的瑰宝,它以材质优异、造型多样、纹饰华丽、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著称中外,为清代皇室贵胄、豪门巨贾、小康之家所重,甚至远销海外,为世界各国所青睐。今天,广式家具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许多老广日常生活中的温暖陪伴。

  广式家具是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过程当中渐渐形成的一种鬼斧神工般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实用的生活器物。明清时期,商人们将丝绸瓷器远销至东南亚等地,销量极佳的丝绸瓷器却为商人们带来了新的烦恼——空空如也的商船无法安全地在海上航行,怎么办呢?最后商人们决定,将当地的优质木材(如酸枝木、花梨木等)用来压舱底,运回广州,也算是为漫长的海上航行增添一道护身符。广州的工匠将木材和它们内在的那一份安心感精雕细琢,制成了陪伴着千万个家庭共度生活时光的舒适家具。所以广式家具自身不光保持着广州天气背景下难得的干爽和凉快,还有一份能够无时无刻带给人安稳感的温度。

  

  清代广州地区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汇地区,“一口通商”政策的施行,使广州地区凭借交通便利之势,经济贸易获得持续发展,工艺品生产空前繁荣。同时,随着清代“西洋热”的出现,西洋建筑、西洋家具在社会上层被广泛接受,中西杂糅式家具开始流行。

  在中西文化融合交汇的过程中,清代广式家具突破明式家具的耀眼光环,借助天时、地缘优势,集不同群体(皇家、达官贵人、华侨、商人、工匠)的合力推动,通过宫廷与地方的互动,使汇聚典型纹饰、独特技艺、特殊材料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的广式家具,逐渐演变成清式家具的典范。

  这种寻求自身突破、不断融合发展,不断革新嬗变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是鲜明的岭南特色,这也将为我们探索新时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大融合背景下,如何融通互鉴,将传统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

  

  广式家具的造型不仅承续了明式家具的大方、简练与舒展,也吸取了西方艺术格调,并秉承求新嬗变的造物理念,最终以造型的新颖别致赢得了追求审美异趣的清朝上层社会的赞赏和需求。一批有别于明式家具样式的新式家具形式经过不断创新成长,逐步成为清朝家具的主流。

  清代广式家具的造型吸收了外来西式家具风格的影响,雕刻装饰、花纹图案也融入了西方的艺术风格。杨老师也为我们列举不了不少例子,“虎爪脚”、“鹅头脚”等一系列如今随处可见的花纹图案清代就已经出现在广式家具的设计上。

  明式家具注重表达出正襟危坐之感,以直线形态呈现较多。而到了清代,家具样式除了保持重礼制束缚的基本构架之外,细节形式上更加自由,变化较多,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有限中的突破,在这一点上,广式家具表现更加突出,也更具代表性。在造型上,广式家具更多表现出造物新奇、追求变化的造物理念,体现在家具形制结构上则显现的更为工巧,外观也更为繁复华丽。

  广式家具匠人充分利用西方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形式,将其吸纳于家具设计之中,一改传统造型的规矩严谨,大量采用C型和S型曲线造型,并巧妙地运用到家具构件上。

  

  清代,随着西洋建筑的兴建,让广式家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深受清政府的喜爱。清政府每年除了在广州定制采购大批广式家具以外,还挑选优秀的广州工匠进京制作家具,甚至在造办处设立了专门的“广木作”,那里生产出来的广式家具,无一不是精工细制的典范之作,它们都代表了当时广式家具的最高水准。

  而当时的广州城里,玉带濠两岸的大街小巷也已经成为了制作广式家具的主要枢纽。从木材进港,到加工制作,再到经营销售,一片繁华景象长盛不衰。当时广州专门制作广式家具的作坊就有2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了5000人。

  

  造型古雅庄重、装饰手法丰富多彩的广式家具,自然也成为了外国商人们的心头好,一批又一批的广式家具被运往外国,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上最亮眼的商品之一。根据杨老师的描述,当时外销的国家不仅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亚洲国家,甚至还远销至比利时、荷兰、科威特等地,可见广式家具的足迹早已遍布全球。

  杨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一些外销过程中的有趣事:当时,为了方便运输,广式家具是可以拆卸的,是到了国外才进行组装的。工匠们只需要在榫卯上写好编号,运输工人就能够轻易地将一堆构件拼装成精美结实的家具,不仅减少了运输的成本,也大大减低了家具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损坏的风险。

  

  不仅仅是这样的小故事,广式家具的工艺流程也能够体现出工匠们的智慧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杨老师为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制作广式家具的六大工序,分别是开料、造料、雕花、组装、刮磨以及上漆。

  光是第一步“开料”就已经相当繁琐,工匠将原木锯成木板、木枋等木材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为的是排出木材中的水分和树胶,保证制成后的家具不易开裂和变形。传统的干燥处理最快也要六个月的时间,如今引入了先进的干燥技术,已经可以将干燥的工期缩减至40天左右了。

  下一步是“造料”,即将干燥好的材料根据设计图样加工成各种部件,讲究的是工匠师傅的准确和细心。无论是家具的各个部位还是连接用的榫卯,其准确的尺寸都是家具安稳耐用的基石。

  

  

  然后是“雕花”。首先要根据设计,将花样纸贴在雕刻部分上,再一步一步、从粗到细地雕凿出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凿花师傅要根据装饰的位置和角度去考虑图案雕刻的主次,主题要突出,还需相互呼应。因此,广式家具的花纹图案大多生动活泼,富有神韵。

  接下来是“组装”和“刮磨”。“组装”,是将所有零部件加工完成之后进行安装,要求安装师傅要熟悉家具结构和图纸要求。“刮磨”,需要根据家具的不同部位确定不同的刮磨要求,最终使家具整体锯路圆顺,角度分明。

  最后一步是“上漆”。“上漆”对环境温度有着极高的要求,杨老师回忆道,以前的上漆工序十分麻烦,即使是天气温度合适,一天也只能上漆一次。广式家具用的“生漆”是漆树流出来的树脂,可以用来保护木头使之不易受潮。一般需要反复上67遍才能使家具的色泽光亮且防潮耐脏。现在引入了科学技术之后,工匠们能够在恒温恒湿的“漆房”里上漆,自然是方便不少。

  

  从杨老师对工艺流程的描述,可以看得出科技的发展也为广式家具的改进提供了不少帮助。但无论科技的帮助有多大,广式家具基石都来自于过去工匠们的智慧结晶,也就是这次回顾当中杨老师多次提到的关键词——“榫卯”。

  杨老师在谈及榫卯技术的时候,双眼流露出来的是一种不一样的情感。他说,广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是非常科学的。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连接的方式,它不需要铁钉,仅仅依靠各个木质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连接即可达到整体的完美牢固。榫卯结构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承受很大的负荷,更允许家具产生一定的细微变形,使其可以达到安稳和平衡的最佳状态。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生命密码,一件广式家具可能用到二三十种不同的榫卯结构,无论是木结构本身,还是镶嵌其他材质的桌面等,不管怎么翻腾调转,都能在无钉无胶的情况下纹丝不动,即使是造型异常繁复也不受影响,这就为其丰富的造型形式创造了工艺条件,同时因为结构的多样性使造型更加曲折多变。

  

  

  榫卯技术的工艺特点,也与杨老师的这一份匠心精神相契合。从业70多年,杨老师依然坚守在这个行业的最前线,他心中的那团火还在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关于广式家具的传承与创造性发展,杨老师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为大家分享:北京的榫卯博物馆做得非常好,这是传承、宣传、普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和大专院校合作,编写教材,教学生制作广式家具,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除此以外,杨老师还为观看直播的读者介绍了不少购买广式家具的小技巧。比如说,我们只需要一杯小小的开水,便可分辨出家具表面涂刷的究竟是化学漆还是传统的天然大漆。想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想知道选购广式家具如何避坑吗?错过了直播的读者也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回看本期的精彩讲座,还在等什么,让我们一起当个广式家具小达人吧。好了,本次广府新语讲座精彩回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撰稿许嘉俊)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