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书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 谢燕芳

  

  先学,而后为师。记得那是一个假期,布置了孩子们阅读曹文轩老师的《草房子》。

  为了给予孩子们必要的阅读点拨,使他们脱离只关注情节的“浅阅读”层面,我一口气读完了曹老师的经典作品——《草房子》。

  读罢,千万般滋味涌上心头,说不清道不明了。我不知道自己是为桑桑即将告别油麻地告别昔日的伙伴而萌生出淡淡的忧伤,还是因为书中那鲜活纯美的人物形象唤醒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对时光不可流转的感伤,抑或是这本书那么直接地触碰到我们内心最柔软处、传达出我们对世间最可宝贵的赤子真情的留恋与珍视……

 

  曹老师曾说:“可靠的写作必须由始至终地具有真实感。真实感依赖于对切身经验的书写。”

  《草房子》这本书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作者将真情倾注于平白的文字,那绵深的人文关怀,仿佛涓涓细流不断淌入读者心扉,朴实柔软,虽无经天纬地之魄,却同样具有震撼、涤荡人心之力。

  真的未必美,美的必然真,不完美的生动才最容易引起共鸣。就像主人公桑桑,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不是油麻地小学的“三好学生”。他不讲卫生不修边幅,调皮捣蛋,爱搞恶作剧,然而他善良,天真,质朴,富于幻想,精力旺盛,是活脱脱的一个男孩精灵。所以,尽管这个形象不完美,但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读者喜欢他。

 

  曹文轩老师对苦难与成长主题的思考,让人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尤记书中最后一章,桑桑在阴差阳错中体验了生死之感,经人生大喜大悲之历炼、饱尝生活之多番滋味。往事还历历在目,可不觉间他却长大了要上初中了,即将告别油麻地,告别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我想,那一种“离别”的怅惘不仅困扰着桑桑,还萦绕在每一位读者心头——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是孩子,小时候总是盼望快点长大。而真正长大后的我们,却又格外留恋无忧无虑、只能活在记忆里的童年时光。因为,成长总是不期而至,且伴随着令人感伤的离别。

 

  它带给我们的可能是身高体重的增长,是心智的日益成熟,是人格的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时光也会悄然带走我们自身原有的单纯快乐,带走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事,让一切被打磨被改变甚至被淡忘。

  残疾的秃鹤为捍卫尊严表现出义无反顾的执拗;倔犟的细马咽下委屈的泪水,用坚毅顽强缝制铠甲,为养父母重建家园;遭受家庭变故、跌进生活谷底的杜小康,与逆境顽强抗争;柔韧善良、老被欺负的纸月,终与父亲相认并离开了油麻地……

 

  书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在历练中摆脱稚气获得成长,但他们的童年也在岁月或悲或喜的洗砺中慢慢垂降帷幕。

  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童年的伙伴很多走着走着也散了,成长的离歌悄然奏响之际,星星点点的感伤与孤独袭上心头,让人猝不及防。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珍惜当下美好的童年时光,认真学习认真生活,让自己少留点遗憾,这也是我希望我的学生能从书中得到的一点启发。

  

  《草房子》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的探讨、对生命的悲悯,同样深深打动了我。

  “黑暗而荒诞的苦汁培养出他 (曹文轩) 的以审美情感代替怨毒仇恨心理的悲悯意识和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精心呵护的广博情怀。”

  桑桑、秦奶奶、纸月、细马、杜小康、白雀、温幼菊老师……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莫不是多面立体地向我们展现人性中或慈悲善良、或纯洁质朴、或自尊坚强、或宽容大度等美好。

  是爱的种子,让他们在苦难中开出美丽的花朵,花朵上熠熠闪烁着的人性华光,让每一位读者得到了心灵的滋养。

  

  “我喜欢在温暖的忧伤中荡漾,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去把玩。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是美丽的东西。正是它们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

  一片草房子,一群可爱的孩子,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愿你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温暖地活着;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投稿邮箱:yxlibsp@163.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本篇投稿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活动组织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