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充满别离,记住的却是善良与温暖

活动主题:成长充满别离,记住的却是善良与温暖——《城南旧事》

主办单位:越秀区图书馆

协办单位:小狮书读书团

 

    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1918-2001),原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大阪。她3岁的时候就随父母返回台湾,后来又举家迁往北京,再后来又回到台湾生活。林海音不仅创作了许多小说和散文作品,她在出版业上亦有许多成绩。从1951年开始,她主编《联合报》副刊10年,提升了文艺副刊的水准和地位;1961年创办“纯文学出版社”,发掘鼓励许许多多的年轻作家。

 

    在北京城南的小胡同里,林海音度过了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她塑造了独立、机智、纯真、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小女孩角色“英子”,用文字书写并回忆着那一段充满爱、纯真、温暖的时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城南的大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无比怀念和对北京城南乡愁般的深切思念。

 

    英子费尽苦心去帮助苦命的妞儿和秀贞团聚;她替一位性情和蔼憨厚的大哥哥保守秘密(他表面上以收破烂为职业,实际上却入户盗窃他人财物,最终英子的这位大哥哥因盗窃罪被警察拘捕);她和可怜的宋妈一起寻找女儿;她为兰姨娘和德先叔牵起了红线……

    但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英子而去,这或多或少都被当时他们所处的乱世所影响。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最后的悲剧有的是因为自身行为不端(如盗窃),有的是因为根植于旧社会、旧时代的症结。

 

    然而,孩子所看到的世界都是经过过滤的。

    主人公英子,她年纪尚小,读不透世界,她还没到达那个准确分辨善恶美丑的年纪。但也正因如此,在英子的眼里,这个世界比大人所看见的要来得更加清澈。这当中筛去了杂质和浑浊,也筛去了人和事物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与纠葛。就像那被揣进口袋里的糖果,深藏在黑暗当中的是那真挚的童心。《城南旧事》模糊了那个旧社会旧世界的复杂,却也清晰了普通人骨子里的纯真、善良与温暖。

 

    林海音在题为《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出版后记里这样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城南旧事》全书的文字童真、细腻、温馨,质朴却不呆板,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修辞,简简单单的语言,却将人深深地吸引。

    1983年,电影《城南旧事》上映,无数观众被影片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所打动。主题曲《送别》也是经久不衰的经典。

 

    那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细细地品读那用心血写就的文字,宛如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久久地驻留于心间。

    画家关维兴说,《城南旧事》之所以能够感动许多读者,关键在于写实的表达,以及其中恰到火候的真诚与温度。

    导演吴贻弓认为,小说《城南旧事》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人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越图君的介绍就先到这里,接下来越图君还邀请了小狮书读书团的小志愿者为大家详细地介绍这一本《城南旧事》。希望读过此书的您,也能收获属于您的启迪和感悟;如果您是一位家长,希望这本书陪伴您和孩子度过一个温馨的寒假。

本期推荐好书:

《城南旧事》

作者:布克布克编绘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526-6

 

  活动简介:

    从2019年底开始,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与小狮书读书团合作开展各类儿童读书分享公益活动,促进全民阅读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从而创新阅读推广模式,提升服务效能,使广大少年儿童享受到更多免费的阅读资源。

    通过开展儿童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大量小志愿者参与到儿童读书活动当中来,并扮演“导读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阅读自主性、创造性,效果反响良好。

    如今,越秀区图书馆已经打造了一套通用的、可复制的儿童导读活动模式:发动孩子们自己精心挑选、推荐好书,并参与撰写导读推荐语;为孩子们录制好书导读音频,并在公共平台上进行播放分享,影响更多孩子爱上阅读。

   活动旨在开创公共阅读新模式,让孩子们成长为一名小小导读员,增强阅读的主动性,享受读书的乐趣,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坚定文化自信;让热爱阅读的孩子影响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附件:《城南旧事》.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