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雄城 焕发新魅力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13

 

    红色,是广州的城市底色。珠江两岸,一处处红色地标,见证着百年来的时代沧桑与历史巨变,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厚重红色文化历史的英雄城市。

    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存,活化红色文化资源,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擦亮广州红色文化品牌上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日前,广州编制的《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正式印发,着力擦亮英雄城市品牌,支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建设,全面焕发“老”的经典魅力和“新”的时代魅力。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到2025年“十四五”期末,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全面建成,3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达15个,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达4300万人次左右。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通讯员 穗发宣

    实习生 张栗之

    红色地标“串起来”

    步入越秀区越华路的一条青砖小巷,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旧式祠堂建筑映入眼帘。

    有着超过两百年历史的杨家祠,曾是“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1918年至1927年在广州工作、战斗十年间的主要居住地。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时,杨家祠是这次会议的筹备联络处。

    如今,经过修缮后的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已经成为广州一处热门红色文化传承打卡地,杨匏安的英雄故事通过这一平台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一个策源地,也留下了很多红色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把这些红色资源调动起来,发挥好它们的作用。”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穗雄表示。

    丰富的红色资源,奠定了广州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的突出地位。目前,全市红色史迹(不可移动文物)共1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5个,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个;共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6个、红色旅游国家A级景区13个。

    此次《规划》中提出,要构建“一核六片四廊”红色文化发展格局,强调整体规划保护,突出点、线、面结合,推动不同片区之间既做到特色发展,又做到主题衔接。其中,“一核”便是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所在的越秀区。

    在越秀核心片区,要依托中共三大会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公社旧址、农讲所旧址等众多红色文化史迹,通过古代、近代传统中轴线等串联,打造全市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区、红色文化教育宣传主阵地、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力打响广州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核心区品牌。

    以越秀区为核心,红色地标的串珠成链,为广州红色文化的传承释放出更强大的影响力。

    《规划》明确,广州将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地标,包括广州解放纪念雕像、黄埔军校纪念公园、东江纵队纪念广场等。同时,重点推进中共三大会址、农讲所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等陈列提升工程,通过三维全息影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科技手段,以及策划推出现场沉浸式体验话剧等形式,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展览。

    在红色旅游发展迅猛的当下,做好红色史迹与周边区域的整体规划开发,更将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价值,让红色文化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对此,《规划》提出了要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有主题的氛围布置,鼓励利用周边共有物业资源建设文创空间。

    红色旅游“活起来”

    月初的清明假期,广州红色旅游线路游客井喷,不少红色文旅景区景点通过亲子互动、追思英烈、铭记历史,赓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在中山纪念堂,景区内设立了7个红色打卡点,引导游客在游览美景同时,收集以中山纪念碑、云鹤华表等为原型进行设计的印章,追寻革命足迹,感受红色文化;

    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以“诵先烈家书,奠黄埔英魂”为主题的清明祭扫系列活动,在缅怀革命先烈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在从化莲麻村,黄沙坑东江纵队革命遗址纪念馆融合围屋特色与红色记忆,“党史长廊”长篇农民画形式新颖,吸引许多年轻人打卡。

    全市星罗棋布的红色景点,是广州红色旅游最为宝贵的财富。每一个旅游景点,都是弘扬红色文化的生动课堂,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鲜活教材。

    打响广州红色之旅名片,让红色旅游“活”起来。广州将科学划分不同主题区域,鼓励和引导各区域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广州要将红色旅游景区融入广州旅游景点打卡之旅,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领导人足迹等,加强中心城区红色资源整合、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区红色资源联动,着力打造“不忘初心 红色传承”广州红色旅游系列精品线路。

    随着全国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广州也着眼于跨区域合作,共建区域红色旅游联盟,推进跨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打造城市间红色之旅专线。

    围绕党代会发展历史,加强与上海、嘉兴、武汉、北京、延安等城市联动;围绕重要历史人物,加强与南京、揭阳、汕头、梅州等城市合作,打造伟人足迹之旅线路;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加强与湖南、江西、南昌等省市互动合作。

    依托轨道交通,加强高铁沿线省市红色旅游合作,打造“广州—韶关—长沙—武汉”北伐主题之旅等多条“一程多站”式跨省市红色旅游线路。

    “《规划》中既有按交通线、按方位区域的概念去划分的路线,又有著名人物在广州的足迹划分的路线,还有一些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基础的线路。”陈穗雄认为,这些“点”串联成一条条事件的“线”,就能够形成比较丰富的旅游线路,也便于人们在广州进行深度的红色旅游。

    红色品牌“亮起来”

    “广州的城市形象、城市品牌是要用心经营、用心打造的。”在陈穗雄看来,广州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要提炼出一系列属于广州的革命精神,“用这些革命精神来鼓舞人、振奋人,使大家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要擦亮红色广州品牌,提升红色文化的感召力,需要从理论研究、文艺作品创作、文化教育宣传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规划》提出,广州将整合党史党建、社科文化、高等院校等红色文化研究资源,建立全市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库。立足革命英雄策源城,加强对广州红色文化蕴含的信仰理念、革命传统、人文精神等的深入挖掘和阐述研究,凝练提升广州红色文化内涵价值和精神特质。

    在文艺创作方面,研究制定红色文艺作品创作企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红色文艺创作工作室,鼓励企业、媒体、艺术家等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着力打造彰显广州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艺品牌。

    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有助于青少年在实践中思考历史、感悟历史,更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广州将通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校园开展“国旗文化”“国歌文化”等主题爱国主义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到红色革命遗址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红色革命遗址开展志愿服务,将红色革命遗址作为学生校外活动、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

    红色文化的传承,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手段与渠道。

    《规划》创新提出的“红色+”战略,正是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文明、城市功能、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我们要不断去增加历史的韧劲、干劲和闯劲,才能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增添动力。”陈穗雄表示,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规划》印发后,还要从工作层面、行政层面、法律法规层面来加以保护,多手段综合运用,这样的任务落实才会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