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旧址: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
    在长堤大马路解放大桥西侧,有一座四层黄色洋楼,那就是中原行旧址。虽然今天它外表平平,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为中共输送情报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是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广州的主要秘密联络点。这座洋楼的主人,就是当时广州地下党组织情报员温盛湘。他在这里上演了真实版的“潜伏”,在广州解放前最惊心动魄时刻,这里送出敌人将进行大破坏的消息,最终迎来广州胜利解放。这里已经是广州仅存的华南分局时期唯一历史见证建筑。 
    说起中原行,首先要说温盛湘。温盛湘,1919年出生,广东梅县人。13岁从家乡梅县来到广州中大附中读书 ( 现在的省实验中学 ),受哥哥温盛刚影响,1933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秘密组织——中国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温盛湘化名“温梅先”,在广州负责地下情报工作,直属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温盛湘成立中原行缘于一次巧合。1945年10月,温盛湘自龙川乘搭浅水电船回广州。船上有很多南下接收广州的国民党官员和大商人。由于这些人不懂广州话,温盛湘顺势给他们作向导,与他们混得很熟。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东南航运公司的经理、印度华侨邱光昌,对温盛湘欣赏有加,雇了他到公司当伙计。1946年,邱光昌生意太多,机灵的温盛湘就接手了一条驳船,开辟来往香港的航运业务,并成立中原运输商行,地点就选在长堤——今天的沿江西路153号,这里原来是嘉应同乡会馆的产业,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
    在广州立足之后,温盛湘与组织取得了联系,组织上决定把中原行作为中共中央华南局的秘密联络点。与温盛湘单线联系的是中共中央香港工委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财经委书记许涤新。当时的中原行有三层半(现第四层是后来加盖),楼梯在后面。地下西边是门面,其他铺面租给了米铺和酒铺 ; 二楼是伙计们住地,伙计、女工约10个人 ;三楼就是温盛湘住处和办公室,往来的地下党员等也住这里。
    产业越做越大,中原行最多时拥有20多条船。这个时候,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温盛湘成为人们眼中年轻有为的“梅老板”。温盛湘利用这个身份,活跃于广州工商界,结交三教九流的人物,逢年过节宴请国民党上层人物,笼络感情,打探消息。同时,温盛湘每月定期在香港浅水湾的高级会所与许涤新碰头,交换情报和接受任务,同时上交不菲的党费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
    当时,温盛湘的任务主要是搜集政治、经济情报,为解放区输送各种紧缺物资。华南分局财经委还以温盛湘的名义买下一艘轮船“福绥轮”,专门担负香港至山东省石岛航线的运输任务,为华东解放区运送了大量汽车轮胎、药品等紧缺物资。
    解放战争后期,温盛湘收到指示 : 为迎接大军解放广州做准备,着重收集掌握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动态以及广州粮食、燃料、石油等方面的资料。他利用梅县同乡会理事的身份,接近广东省粮经会的主任温仲琦,一方面通过与其弟弟以合作运粮生意与温仲琦拉上关系,另一方面策反该会主管业务的科长钟振球。通过各种方法,温盛湘掌握解放前广州粮食、煤炭等重要物资的情况,还有市内国民党高级官员的信息,为解放军顺利接管广州提供可靠情报。
    1949年10月11日,盘踞在广州的国民党见大势已去,召开紧急会议,做出撤出广州的决定,制定“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计划,准备破坏水电厂等重要设施,还要大量封船撤走粮食。12日,温盛湘果断地通过关系让航商迅速疏散船只离开广州,不为敌军所用,并通知管粮食的地下党人尽可能拖延阻碍装载运走粮食。14日清早,他买了最早的机票直飞香港,把这个消息及时通知华南分局。
    解放军进城后,温盛湘立即找南下大军的领导,并帮助15兵团的首长与广州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人陈翔南、余美庆、李国霖等取得了联系。
    10月16日,地下广州市委搬进中原行办公。几十人的吃住全部在中原行。在新政权成立之前,地下广州市委在中原行的4层办公楼里,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了工作。10月21日之后,接管广州的干部队伍先后到达。中原行作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主要秘密联络点的历史使命完成。
    今天,我们看到中原行旧址,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但是,这座洋楼曾经发生的革命故事,则是中共党史上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细细倾听。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街巷里的红色印记:广州越秀红色革命史迹全纪录》
出版时间: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