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带兵人标兵”、“钢钉”连长孙金龙:“打赢需要什么,我们就练什么!”

来源:南方日报A10 记者:曹嫒嫒 2021-10-22

脸庞黝黑,目光犀利,嗓门洪亮……这是“济南英雄连”连长孙金龙给人的第一印象。

去年江西九江发生洪灾时,孙金龙刚刚做过手术,左肩植入了一颗钢钉。那时,连队受领了抗洪救灾任务,他立马请战,带领连队官兵赶赴任务区。

热浪滚滚的堤坝上,孙金龙左手打着绷带的照片在网络被无数人点赞。他和官兵们日夜坚守在大堤一线,顺利完成抗洪抢险任务,“钢钉”连长的称号也由此得来。

连队训练,孙金龙永远会率先完成;战术训练,第一个示范动作;武装越野8公里,他也总是第一个冲过终点......去年,孙金龙被陆军表彰为“优秀带兵人标兵”,今年又被陆军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周围人眼里,他一直都像“钉子”一样,铆在每个岗位上。

南方日报记者 曹嫒嫒

通讯员 仇凯 高骏峰 庞中秀

精武

他是比武赛场的领头羊

“1分钟43次!”孙金龙快速瞄准、精确击发课目成绩优异,这个课目他只练了两天就达到了这种水平。

11年前,当时还是战士的孙金龙,就在上级组织的侦察特种兵比武竞赛中夺得“特种射击”课目第一名,并且连续三年蝉联该课目冠军。

2016年,当时已是排长的孙金龙远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轻武器射击技能大赛,与来自18个国家的21支代表队展开角逐。

第一次试射,“砰!砰!砰!”子弹偏离靶心。第二次试射,他没有急于扣动扳机,而是观察飞扬的尘土判断风速,再决定射击时机,慢慢地心里有了底。

那次比赛,孙金龙顶住压力,夺得个人积分赛、步枪团体越障射击赛和步枪移动目标团体积分赛3个项目金牌。

“连长是我见过最拼命的人。”上士王栋回忆,在出国比赛前集训的那段时间里,连长练得比谁都扎实。

那段时间,孙金龙和自己较上了劲,为克服“视力回收”这一生理现象,他在10米外的桌子上放指甲盖大小的小石子,盯着不眨眼;将石子弹起,眼珠跟着石子转……在这样的强化训练下,他做到了紧盯目标3分钟不眨眼,顶着烈风、迎着强光不流泪;出枪、瞄准、击发的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

当连长后,孙金龙决心把连队带上战斗力“塔尖”。到连队后,他参加的第一次武装五公里考核成绩整体排名不靠前,孙金龙专门成立了“钢钉”集训队,每天早上5时准时集合后训练武装8公里。

今年野外驻训期间,面对新装备首次实弹射击任务,孙金龙抓住契机创新战法训法,每天将官兵拉至陌生地域练专业技能、练战术协同。全连官兵同心协力,一头扎进训练场,白天上装练操作,晚上加班学理论。

渐渐地,连队官兵身上“战味”浓了,“茧最厚、疤最多、脸最黑、衣服最破”成了他们特有的“荣誉符号”。在孙金龙的引领示范下,连队连续3年培养出3名集团军优秀教练员;在各级比武竞赛中取得11个第一、9个第二、5个第三;全连定级考评率达到100%,5人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取得高级资格,11人考取乘员专业一级。

入伍以来,孙金龙8次参加集团军以上比武获得3次第一和1次“优秀射手”称号,2次参加国际轻武器射击比武,取得3金4银和1枚荣誉奖章,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转型

思考连队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装步连,体能素质和轻武器射击一直都是“济南英雄连”的强项。恰巧,从侦察专业提干的孙金龙对这些课目也是“行家里手”,可上任之初的一次“滑铁卢”,让孙金龙看清了连队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0年9月,孙金龙刚任职连长一个多月,连队在旅组织的连战术考核中垫了底,不仅孙金龙的指挥决策、战术运用被判不合格,连队各级指挥员的协同配合意识也存在较大差距。

“每天除了练长跑,就是练力量,这样怎么能把战术练好?”“体能射击固然要练,但不能挤占战术训练、专业协同训练的时间。”“现在我们是装步连了,跑步再快也快不过装甲车,枪打得再准也没有火炮的威力大,如果只守着传统优势,肯定要被时代淘汰。”官兵们的“吐槽”让孙金龙幡然醒悟,以往的体能、射击比武场上,自己一个人冲、一个人拼,就能。但现在作为一名连长,不应该总是盯着连队以往的荣誉,能不能带领连队官兵打赢战争,才是他最需要考虑研究的问题。

“打赢需要什么,我们就练什么!”第二天,孙金龙召集连队干部骨干议战议训,从连长到战士、从指挥技能到专业技能,他们逐条逐项研究梳理打赢能力短板,孙金龙更是带头将短板弱项拉单列表,制订补差训练计划,并立下“军令状”,要在两个月内将所有课目练到良好以上。

从此,孙金龙白天铆在步战车里,向各专业技师请教步战车知识,学习检验装备的战技术性能;晚上,孙金龙就钻研合成部队的战术战法,时不时就抱着地图和作业工具到隔壁连队,找经验丰富的连长讨教战术指挥的相关知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孙金龙已经可以熟练进行连队战术指挥作业。

在面对如何提高步战车火炮命中率的难题时,他带着全体炮长专业骨干与坚硬的步战车火炮较起了劲。不间断练习实操,孙金龙的双手被操纵盘磨得满是老茧;组织专业骨干开班答疑,孙金龙总在自习室加班学习到最后一个离开;每次实弹射击结束,孙金龙都会连夜组织复盘检讨,不断查找存在的短板不足,针对弱训课目调整下步强化训练方案。

“作为连长要求严,当了炮长打得准。”炮长、上士周华告诉记者,不到两周时间,孙金龙就在快速瞄准、精确击发等课目取得良好以上成绩,官兵们深受激励。

今年6月初,旅组织装甲步兵连贯射击考核,孙金龙担任炮长,打响连队第一炮,当即命中靶标,最终连队的射击命中率高达54.3%,居全旅第一!

育才

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

2019年底,孙金龙担任连长后第一次参与士官选晋、老兵复退工作,就遇到了棘手难题。一批老士官退伍后,连队步战车炮长专业骨干出现“断层”,部分年轻士官骨干在一些重大演训的关键时刻和专业重难点问题上略显不足。

那时正是连队从调整改革的“过渡期”转入“上升期”的关键阶段,孙金龙和连队党支部一班人感到,要想确保连队战斗力不“断档”,稳定可持续地发展进步,必须让年轻士官强起来、把年轻士官用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性循环。

为此,他们结合连队各专业类别和岗位人才现状,制订出一套包括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工作实绩等在内的量化考评细则,综合考量连队士官队伍,精心挑选了一批思想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非骨干士官作为骨干发展培养对象,帮助他们制订成才目标,加强送学培训,不断激发潜能,让他们奋斗有方向、成长有动力。同时,把他们推上骨干岗位锻炼,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交任务,在实践中锤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六班长程博刚走上班长岗位时兵龄还不满3年,任职之初,他虽然在各项训练中坚持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严格自我要求,但因组训经验不足,始终无法解决班内两名战士体能训练拖后腿的老大难问题,渐渐出现急躁和失落的情绪。

孙金龙了解情况后,立即找到程博,让他平稳心态,又带着他对两名“后进”战士的短板弱项进行分析研究,探寻问题根源,最终科学制订出补差计划。随后,程博按照计划组织补差训练,让他惊喜地是,训练效果显著,两名战士的训练成绩很快就达到及格线,并不断稳步提升。

在连队的年轻士官骨干眼中,连长不仅在训练工作上悉心帮带指导,而且处理矛盾问题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孙金龙不看兵龄长短,坚持按训练工作成绩说话,在他的带领下,连队“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愈发浓厚,官兵们刻苦训练、努力工作,提升能力素质的热情愈发高涨。

今年以来,该连年轻骨干在各类比武考核中频频取得佳绩。下士唐志勇参加旅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取得单兵战术基础动作第一名,参加旅狙击手集训考核取得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下士李伟炎参加教导队预提士官集训,取得个人第二名。目前,连队八成以上的备选骨干均能满足懂理论、会指挥、精技能的岗位任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