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何去何从”这样的问题句式来作为我们这个展览的主题,显然是要表明这样的几层意思,一是我们要用方向性的坐标或尺度来分析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结构;二是我们要从历史和未来的时间性角度来考量今天艺术的外部环境;三是我们要表明我们的思考本身的开放性和持续性。也就是说,我们试图通过这个
展览来说明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模式的开放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丰富地展示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面貌,逼近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本身。
那么什么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本身呢?在提出这个概念的同时,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又陷入到另一种绝对的或者封闭的逻辑悖论之中呢?我们必须提醒自己不能陷入自相矛盾的悖论情境中。问题在于,任何的理论思维和学术研究又必须具有一个逻辑的起点和依据,同样的,任何的艺术现象和作品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地必须具有特定的逻辑情境和客观条件。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强调任何一种艺术创作及其理论思考方式的有限性,而尽可能多地将曾经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各种艺术思潮和理论的具体情境呈现出来,不做简单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归纳和分析,不以所谓的风格、题材、媒介和表现技巧论优劣。只有在各种风格、题材、媒介等语言形式及其背后所蕴涵的各种社会的、政治的和不同区域文化的意义充分展示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这接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下真实。应该说,跨越不同风格、流派、媒介,从整体生态的角度来重新检查和环视二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这种新的思路本身就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方法论建构的尝试。
艺轩书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