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家在越秀-信息港 |
8.5亿元洗白东濠涌 |
东濠涌长4225米,如今污水横流。
整治难度大,一是征地拆迁工作量大,二是实施补水工程难度大。 尽可能提高居民受偿水平。如选择实物补偿,考虑在越秀南、珠光北安置。 8.5亿元 洗白东濠涌 本报讯 (记者曾卫康)苏州的水陆城门,北京故宫外护城河,让人回味万千,建城两千多年的广州也有自己的护城河,今何在?昨日,记者从广州越秀区政府获悉,广州还保留着自己的护城河,如今天的东濠涌。越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挖掘东濠涌护城河的历史文化,为迎接亚运会,市、区将投入8.5亿元“清洗”这条护城河。 目前,东濠涌长约4225米,宽7~11米,如今已风光不再,污水横流(见上图,记者梁嘉建摄)。记者看到,两边水泥护栏每隔一段就有空缺,空缺处拉上了“市政维修”的黄色胶带,高架路两侧破旧的房屋严重影响了广州市整体城市形象。 越秀区有关负责人说,东濠涌的整治难度非常大。一方面,东濠涌穿过的是广州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征地拆迁工作量大、时间短,拆迁动迁工作极为困难;另一方面,越秀是老城区,地下管线密集,特别是东濠涌实施补水工程,两岸堤岸比较狭小,河涌中央还有高架桥墩,对补水管道的走向等技术性难题都提出了高要求。 据透露,要实现东濠涌水环境的根本好转及周边环境的有效改善,目前估算整条东濠涌综合整治需要8.5亿元资金。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东濠涌沿线居住的大多是困难群众,政府在提供货币补偿时,会尽可能提高居民受偿水平。如果市民选择实物补偿,则考虑安排越秀南、珠光北安置,但不安排回迁原址,预计安置房建设时间需要两年左右。 东濠涌:根据广州地名志记载,东濠涌发源于白云山南麓的麓湖一带的小河涌,沿小北路、越秀路东侧由北向南流至大沙头西部的东堤铁桥处汇入珠江,明洪武三年建城时疏通成护城濠。因在广州城东侧,故名。 历史上,东濠涌因白云山南麓山势陡,雨量集中,风化剥蚀严重,下游淤积,每逢暴雨常有水患。1936年~1938年建成水泥砖石和混凝土护岸,上世纪50年代在上游筑麓湖水库,水患从此消失。 |
![]() |
首 页 | 关于越图 | 本馆动态 | 服务指南 | 网上服务 | 家在越秀 | 读者园地 | 艺术天地 | 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