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家在越秀-信息港
南粤先贤馆五仙观规划新建1.5万m2
    《南粤先贤馆与五仙观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昨日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上公布,11位文博类和规划建筑类专家进行了评审。该方案显示,项目总用地面积将达2.4公顷,计划新建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首期将开发西侧7400平方米。

  修建原因 原馆不足承担使命

  据悉,五仙观被视为广州“祖庙”,早在明朝清朝就被列入“羊城八景”,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前,广州市和越秀区先后投入8853万元完成了五仙观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极大改善了五仙观的风貌。但从目前的五仙观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成果看,由于受五仙观传统建筑保护限制,建成的南粤先贤馆正式布展面积仅为380平方米。尚不足以承担南粤先贤馆展示首批56位先贤的重要使命,现有用地、用房与56位先贤的历史地位和代表精神不相匹配。

  建筑风格 断代清晰气韵契合

  方案显示,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起米市路,南抵惠福西路,西达甜水巷,北至洪德新街规划路,总用地面积约2.4公顷,新建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方案提出,将按照“规模适中、核心突出,风格协调、保护传统、注意节约”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在处理当代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上,采取“断代清晰、气韵契合”的方法处理古建筑与新建筑的关系,新建的展览馆与旧建筑从气运上取得延续,既能融入与加强五仙观区域的历史氛围,又能体现时代感。

  建筑布局 现代园林式展览馆

  本次规划还充分利用园林来融合新建筑与历史文物建筑,造就一个建筑隐于园林,园林关上建筑的现代园林式展览馆。南粤先贤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结合地上园林式建筑进行布局。分为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和办公室。五仙观两侧的南粤先贤馆采用和主轴相呼应的院落空间布置,通过院落的有机串联,使新建筑群与五仙观主轴线空间协调统一。其中,先贤馆展厅有约2000平方米,基本展厅和临时展厅分别约2000平方米,报告厅约800平方米。

  据透露,在开发建设上,五仙观规划首期有可能先开发西侧部分,其用地面积约7400平方米,新建建筑约5966平方米,地下车库约2400平方米。

  设计者说

  学苏州博物馆新馆

  本次方案的主设计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郭谦教授表示,他们设计的南粤先贤馆并未特意模仿古代建筑风格和手法,建造一些仿古路线。“我们不想走仿古路线,而更多的是想学习著名的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模式,强调新老建筑之间清晰的断代关系和气韵契合。”

  议论焦点

  仿古好还是现代好

  然而,有专家表达了不同看法,考古所主任、古建筑专家孔柱新说:“方案中的东面建筑新是新,但放在五仙观这样有历史底蕴的文物建筑中是不是不协调?而且设计的斜线也太多,有些感觉不稳重。”他还提出,更希望设计者能将一些广州的古建筑风格运用新的材料建造出来。省文物局古建筑专家邓柄权则表示出对“断代清晰”风格的肯定,“整个建筑外观有化整为零、简约得体的感觉”。

  东西扩展还是北拓

  按照初步的建筑方案,五仙观的东、西及北侧预计都要涉及拆迁。尽管目前拆迁具体范围和总量还未确定,但是广东近代历史革命纪念馆研究馆员、文物专家黎显衡实地察看后提出,由于五仙观东西两侧多是比较高层的住宅、商铺等,拆迁面积较大,涉及搬迁的人口、商铺多,可能工程难度会增大,投资会增加,因此建议修改建筑方案,五仙观的扩建向北面拓展。“往北拓展的话,拆迁多为平房或低层建筑,人口少,而且在五仙观后面的新建建筑不会影响原有正面景观。” 

  不过,也有专家持不同看法,认为五仙观原有门面太小,向东西两侧扩展更能体现总体格局的大气。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会长施红平也赞成初步方案中向东西两侧扩展的构想,建议东西两侧建筑应尽量通过走廊、绿地等拉开与五仙观、大钟楼的距离,不要弱化主体建筑。


首    页 | 关于越图 | 本馆动态 | 服务指南 | 网上服务 | 家在越秀 | 读者园地 | 艺术天地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 2007-2008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 推荐分辨率1024X768px,使用FlashPlayer9.0播放器
联系地址:广州市署前路8号 联系电话:(020)8767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