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千年商都的记忆:十三行印章传奇》
讲座时间:4月14日(星期六)上午10:00
主办单位:广州市社科联
承办单位:越秀区图书馆、羊城地铁报
讲座地点:越秀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
主讲嘉宾:广州市十三行研究基地暨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教授冷东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清初诗人屈大均的一首诗道出了广州十三行的繁荣与活力。
创立于康熙盛世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每年为宫廷输送洋货,其中多为紫檀、象牙、珐琅、鼻烟、钟表、仪器、玻璃器、金银器、毛织品及宠物等等。
从清初开始,凡是外商来华贸易或办理其他事务,都须经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进行,并先由12个商人取得操纵贸易特权,号称“洋行”,随后复加一人,定员为13人,即为世所知的“十三行”。
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近期,消失数百年的广州十三行印章重现于世,既解决了诸多困扰学界百年的难解之谜,也为千年商都的记忆推开了新的一扇大门。
这个周六,冷东教授将为市民朋友介绍十三行印章的传奇故事,为大家解读十三行的文化密码。想听到更多精彩的故事内容和解密,就不要错过这个周六的广府学堂暨广府新语系列文化讲座了J
更多讲座活动资讯,欢迎留意越图君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冷东, 香港大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马来西亚黄雅烈博士高等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广州地方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历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岭南文化、广东华侨史等领域教学与科研。主持完成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一项、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及多项广州市教委及广州大学课题,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获得2002-200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