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快报A07 记者:梁瑜 2021-08-06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肿瘤科主任关小倩:
留着干练的齐脖短发,穿着合身得体的旗袍,外加一件白大褂,她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关小倩,也是肿瘤科主任。既要在医院内最繁忙的医务部处理大小事务,又要管理肿瘤科各项工作并定期出诊、病房查房的她,还带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圆满完成了2020年和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各项抗疫任务。
人物简介
关小倩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肿瘤科主任。
带领医护做好院内防控和院外支援
关小倩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党员,也是医务部主任。
今年广东疫情期间,她带领医院医护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细化院内防控管理,完成驻点疫苗接种工作,完成支援隔离酒店、机场的医疗保障任务,支援开展核酸大筛查工作。从今年5月28日至6月底,她和科里同事没有休息一天,办公室每晚灯火通明。
广州疫情期间,身为医务部主任的关小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和安排各个部门做好防控工作,“当时一天下达十几个文件,每个都要仔细读懂,再结合医院情况,起草内部防控条款,用以调动部署疫情期间的医疗布局、抽调人员、病区合并、护理人员调整等。常常是忙完了白天的支援工作,回到家还要随时等待新的安排和任务。”
关小倩说,为了跟病毒赛跑,更大程度地保障安全,很多时候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还未到达时,医务部就先计划和启动疫情期间的相关制度。
支援核酸采样 哪里缺医护她就顶上
“凡是需要支援的,我们都义不容辞!”关小倩告诉记者,2021年4月1日-6月底,南医三院派出57名医护在广州体育中心、奥体中心、珠江新城等5个点进行疫苗接种。截至6月底,已接种14万人次。在广东这次疫情中,南医三院共派出8批1401名医护人员参加核酸采样支援工作,辗转天河区、佛山市、东莞市,累计核酸采集单元为530个,累计核酸采样份数为947009份。
作为医务部主任,关小倩原本只需在大后方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工作,她却坚持要跟着每一批采样队伍一同奔赴一线。“现场是什么情况我们都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也不知道,有的采样点条件不太好、物质配备不足,不到现场,根本不清楚应该怎么应对和及时解决问题。”关小倩说,“有时采样人员临时调配不过来,我就赶紧上场,填补空缺,直到调配的人员到位。”
广州疫情期间,24小时通宵是关小倩的工作常态,一天睡上两三小时就算多的。“哪里有缺口,哪里有需要,我就顶上去!”她说,核酸采样必须是有资质的医护人员才能操作,遇到缺少医务人员或医务人员无法马上调动到位时,关小倩总是那个说出“我上”的人。
支援隔离酒店 孩子们的勇敢融化了医护的心
“随着隔离人员的增加,现有的隔离酒店不够用了。任务一下达,我们就迅速响应,酒店都还没准备好,我们的医护人员就已经召集好了,支援物质也准备好了,随时可以上岗。”关小倩称,南医三院有去年疫情期间支援集中隔离观察酒店的经验,今年广州疫情期间,她再推荐了护士长李婷作为医疗队长带领队员奔赴隔离酒店。对“老手”李婷来说,如何布置酒店各个区域,怎样划分出污染区、清洁区、隔离区,如何营造一个安全规范的工作环境,可谓驾轻就熟。
从5月29日起,李婷护士长带领着医护“女战士”们,默默地战斗在隔离酒店,每天都面对可能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风险,用爱与担当筑起了集中隔离观察人员的坚固防线。她们不但负责医疗观察、核酸采样等工作,更是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安抚了隔离中的人。
最让关小倩记忆犹新的是,南沙某幼儿园20余名小朋友因为是密接者,在父母的陪伴下,被隔离在酒店的房间内。照顾一群隔离的孩子,这对医护来说是没有经历过的。每位在隔离酒店工作的医护人员都紧绷着弦。“原本以为在密闭空间待着,他们会很闹腾,很不配合。没想到,反而是他们的一举一动融化了我们的心。”孩子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分外配合,他们表现出了比成年人更多的勇敢和乐观。
5月29日至6月30日,南医三院共派出两批医疗队(2医19护)驻点隔离酒店医疗保障任务。“今年在隔离酒店的工作量特别大,每天的核酸采样必须在上午完成,相对于大规模采样,隔离酒店的采样要每个房间逐一进行,单人单管,最多时隔离人员超过200人,采样工作量大,人员却没有增加,医护人员非常辛苦!”关小倩说,虽然队员们每天都是全副“武装”,24小时在岗,全天候待命,工作负荷极重,但她们依旧用细心、耐心去抚平每一个隔离人员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她们为害怕、焦虑的小朋友送去公仔,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和家长送上蛋糕和祝福……她们也欣喜地收到了小朋友的加油视频和画画作品,听着稚嫩的声音坚定有力地喊出“广州加油,中国加油,打败病毒,我最勇敢……”让每位医护都感动不已。
一手抓医务一手抓诊疗 家人是强大后盾
除了是医务部主任,关小倩还管着肿瘤科,是肿瘤科主任。一人身兼多职,怎么安排工作和生活,成为她每天都不得不面对的棘手事。
“自从成为医务部主任,我现在想出一个平稳的门诊都是奢侈,疫情期间更是如此。”关小倩称,她出肿瘤门诊时,除了病人,医务部同事也是常客。“我们肿瘤门诊的病人量不是特别大,尤其疫情期间,但医务部的工作又很繁忙,医务部同事经常瞅准我出门诊的空当,来找我汇报工作。”身兼多职、跨多个部门工作,她也只能抓紧门诊空当穿插着处理事情、与医务部同事商讨工作,经常中午也没时间休息,午休更是奢侈,不开门诊时还有各种行政会议、防疫沟通会,开完会又要回到医院科室医疗查房。“无论防疫工作多繁忙,我都要保证每周至少两次医疗查房,周二全天、周四早上出诊,医疗工作不能落下。”关小倩说。
“非要评价我自己的话,我属于责任心比较强的人,只要交付的任务,我都一定要求自己更好地完成,我也是这么要求我们科的同事。”关小倩的一丝不苟,让她领导的肿瘤科也表现出色,科里的医生所写的病历都是院内学习的标杆。
“疫情期间,医务部的工作很多、很琐碎,处理事务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每天回家的时间很少,这样的情况在广州疫情期间持续了1个月,还好我爱人很支持。”关小倩说,她先生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她的工作非常理解,甚至肾结石腰痛取石做手术都没跟她提。
一手抓医务,一手抓诊疗的后果是,平日下班回到家通常是10点后,如果当天有巡查工作,通常回到家要凌晨一两点。今年广州疫情期间,上级下达的文件通常在凌晨两点后,关小倩每天都要准备接收新任务,收到后要即时研读,再结合医院情况进行调整,及时向下传达、制定工作指引,忙完了才能睡上两三小时,天亮又再出发。她说,是家人的支持让她冲起来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每次的实践,都是对我们应急处理能力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领导重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医护人员往前冲,这种工作作风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关小倩说。
■策划/统筹:肖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游华玲 ■图片: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