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草居然华丽逆袭成爆款手信远销海外?!

亲爱的读者们

咱们来玩一个无奖问答游戏

请看这幅画

找亮点!

 

画着五层楼?

画框很古老?

都不对

其实这幅画最特别的是……

它的纸张!

没错!

通草!

       在1819世纪,通草画作为广州热卖的一种外销画,大受欢迎,远销海外。画中的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人物为主,作品造型生动,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所以大家不可以小看这小小的一幅通草画哦,这可是清代外国人在广州经商旅游时必定会购买的“爆款”手信呢!本次讲座,主讲老师就会带我们走近百年通草画!

       讲座主题百年通草画的创新性发展

       讲座时间20211113日(星期六)上午1000-1100

       主办单位广州市社科联

       承办单位越秀区图书馆

       直播平台新花城APP

       主讲嘉宾苏昕(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区级传承人、越秀区少年宫美术书法部部长)

       过去十多年,如果要列出几样有关广州历史方面最重要的“发现”,通草画应该算一样。这种一两百年前诞生在广州、类似现在旅游明信片一样的小画片,出现在那个相机是绝对稀罕物的年代里,成了我们今天和百多年前的人们沟通的少有的图像资料。它们可以让我们知晓那时人们生活的一些微小细节,它让我们,能带着一种温情的目光看待这座城市的历史。

       由于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广州作为当时唯一的外贸口岸,对于促进中、西方贸易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指出,早在1825年就见有通草水彩画。这些水彩画的诞生地是广州。1835年《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报道, 在广州十三行附近,有30家左右的商店出售通草画。可见其销量是相当可观的。

        通草画的诞生也和当时的大背景有关。随着清代广州口岸的繁荣,中西方沟通频率陡增。西方人对古老中国的兴趣点,由简单的物质层面,转向了包括生产、生活、风俗、制度在内的文化层面。通草画这种大小合适,且形式雅致的“伴手礼”正好符合了他们的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开放程度扩大,通草画的需求也随之大增,成为了华南地区出口欧美国家的重要“文创产品”之一。

       有研究者指出,虽然难以精确统计当年的出口总量,但从欧美国家大小博物馆、收藏家乃至一些普通家庭普遍存有通草画的现实来看,其制作、采购与销售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

       通草画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宽泛,包括婚配嫁娶、市井风情、花鸟草虫、风景园林等等。它们是晚清市井全书式的图像资料。当中的人物形象从皇帝皇后到黎民百姓,无所不包,而且都好像是在“做事情”或“休闲”,或桌边裁衣,或桌边绣花,或缸前观鱼,或亭下纳凉。市井风情方面,舞龙、舞狮、抬寿桃、扛元宵牌、抬鸳鸯、抬宝塔、抬大象、游行童子乐队等民俗,买白菜、买水果、买书、买猪肉、买字画、卖油、卖烟斗、卖饰物、卖糖饴等日常,都被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对我们研究清代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工艺设计等无疑起到很大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经由通草画我们可以发现,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在遭遇其他族群文化碰撞时表现出了强韧生命力。它们也使中国文化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对外输出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艺术品,而是自古延续的民族心理与文化范式,更是极具东方神韵的民族艺术。

 

相信一定会有读者很好奇……通草画的“通草”到底是什么呢?现在越图君就带大家见识一下通草的真面目!

 

这就是通草!

 

 

       本期广府新语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区级传承人、越秀区少年宫美术书法部部长苏昕老师,她将会和我们分享关于通草画的方方面面,包括你正在好奇的知识点!

       苏昕老师会为我们介绍通草画与其他绘画作品相比的独到之处,带我们从零开始了解通草画的神奇之处;和我们分享通草画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与传承!讲座上还有通草画名作的展示与解析、越秀区少年宫通草画作品展示……让我们一起相约进入直播间,感受广府非遗明珠——通草画的无穷魅力和特有价值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二维码

嘉宾简介

微信图片_20211105151434

       现任越秀区少年宫美术书法部部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区级传承人、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越秀区中小学美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获青少年文化传承发展引领人物奖。公开出版通草画著作两套。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