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记忆和乡愁,尽在百年通草画!

  20211113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的广府新语系列讲座(第66期)之《百年通草画的创新性发展》在新花城APP与大家见面了,本期讲座由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区级传承人、越秀区少年宫美术书法部部长苏昕老师主讲。

微信图片_20211112161359

  许多人到外地旅行时,都喜欢买一张当地的明信片以作纪念。您可知道,19世纪,也有一种特别的“明信片”被游客从广州带回了欧美国家,这种“明信片”还是外国人在广州经商旅游时必买的“爆款”手信呢!它就是本期广府新语讲座的主角——通草画!

  通草画是画在用通草制成的“通草片”上的水彩画,广州的画匠们在作画过程中迎合西方审美、融入西洋水彩画技法,受到许多外国商人、游客的喜爱。苏昕老师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外国人初次接触到通草画的时候,对通草片这一种半透明的“纸张”感到十分惊喜,曾一度以为这是中国人用大米等材料进行制作的纸张,故将其叫做“米纸画”。

  制作这种通草片的通草究竟是一种什么植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苏昕老师的介绍吧!

 

  通草,是五加科(双子叶)的植物,外表长得像是蓖麻的树叶以及枝干。劈开通草茎之后,会发现其中心有白白的一层茎髓,这就是通草片的原材料。

  别小看这种外表平平无奇的植物,通草的茎髓可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介绍,通草的茎髓具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可是这样一截圆柱形的传统药材,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受外国商人、游客追捧的爆款手信呢?这个问题就交由苏昕老师为我们解答吧!

  说起“造纸”,相信每一位读者的心中都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中国传统造纸的过程需要十多道工序,相当繁琐。但苏昕老师特意向我们说明,通草片其实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纸,所以它的制作方式也不像制纸那样繁琐,往往只需要一位匠人、一把利刃、一块案板以及我们刚才认识的通草茎髓。先将通草茎髓切成20厘米左右长的一段,然后将一根木棍塞进茎髓的小孔里,使整根茎髓变直,再用右手紧握切刀,将刀身紧贴玻璃板上的铁条,左手按住通草,由右往左轻轻地纵向切开茎髓,这样就切成了通草片。

  据苏昕老师介绍,每一张通草片都是由人手片切而成的,尤为珍贵。而且通草的茎髓都是天然生长的,很少会完全笔直,因而想要手工剖割平整的通草片,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技巧。

苏昕老师制作通草片

  通草片得来不易,却依然有这么多人坚持要利用它来进行绘画,到底通草片本身有何特别之处呢?苏昕老师解释道,通草片在经过裁切之后就显得十分洁白,通草片的表面又有一些特别的肌理效果,有蜂窝状的细胞结构,涂在通草片上的颜料会被吸纳入片表层内,可以使片上的颜料因为光影作用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尤其是立体感,而这正是欧洲人所熟悉的绘画技巧。通草片让中国画师将中西技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绘画门类。

  通草片像纸一样轻薄,只适用毛笔等比较柔软的材质进行绘画;但通草片一经泡水以后就会变得十分柔软,还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

  苏昕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小歌谣,让我们清晰明了地了解通草片的特点以及使用的方法——

轻拿轻放不撕扯,轻画轻描不折叠。

怕沾怕戳怕干燥,沾水柔韧塑形强。

  介绍完通草片本身的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苏昕老师把目光转移到通草画的内容上。通草画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宽泛,包括婚配嫁娶、市井风情、花鸟草虫、风景园林等等。

  它们是晚清市井全书式的图像资料。当中的人物形象从皇帝皇后到黎民百姓,无所不包,而且都好像是在“做事情”或“休闲”,或桌边裁衣,或桌边绣花,或缸前观鱼,或亭下纳凉,这应该是符合画中人身份、职业等的行为,算是一种不标注文字的说明。市井风情方面,舞龙、舞狮、抬寿桃、扛元宵牌、抬鸳鸯、抬宝塔、抬大象、游行童子乐队等民俗,买白菜、买水果、买书、买猪肉、买字画、卖油、卖烟斗、卖饰物、卖糖饴等日常,都被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有很多通草画将清代的广府工艺技术都记录了下来,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画中的情景全部都描绘得巨细无遗,且记录下了每一个工艺的环节。可以说,没有清代广州口岸的繁荣,就没有通草画的千奇百趣。但如果没有通草画的记录保存,我们也无法如此近距离重新认识二百年前广府人生活的千姿百态。

  这不仅对后世人研究清代历史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通草画作为“明信片”传遍西方大陆之后,也使得广府文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位外国友人,他对通草画无比热爱,他还把这份对待通草画的文化使命感带回了广州。

 

  他就是伊凡·威廉斯。伊凡·威廉斯先生将他自己收藏的七十张通草画送到广州博物馆进行展览,并将这些通草画赠送给广州的人民。这让全国掀起了对通草画研究的热潮,苏昕老师继承了这一份使命感,不断研究和传承这门饱含“广府基因”的绘画艺术。

苏昕老师和伊凡·威廉斯先生

苏昕老师和伊凡·威廉斯先生

  苏昕老师及通草画传承团队在贵州贵定县研究通草的时候,还把通草移植回广州,将其栽种到广州博物馆旁。自此以后,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通草画传承团队和广州博物馆逐渐将通草画推广到整个广东以及全国。推广的对象从青少年儿童到大众群体,通草画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如今,苏昕老师团队的通草画传承工作已经覆盖了二十多万的青少年儿童,甚至有的已经成长为这个团队的老师,一同推动通草画的发展。在推广通草画的传统绘画技艺的过程中,苏昕老师的团队还会主动创新绘画方式,让孩子们更易于接受通草画的创作。如今我们在通草片上画下的每一笔,都会让这一门极具东方神韵的民族艺术得以延续下去。

通草画传承1

  如果还想看到更多样式不同的通草画,或是听听亲切可爱的苏昕老师分享更多关于通草画的小知识,大家不妨扫描推文下方的二维码进入直播间,马上即可观看本期直播的精彩回放。本期讲座的回顾就到此结束,我们下个广州学术季再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