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秀区图书馆临时闭馆公告
  • 光塔分馆临时闭馆通知
我的图书馆 高级搜索 English
站内检索
  • 站内检索
  • 地方文献数据库
  • 数字广府
书目搜索
书目搜索 高级搜索
书目搜索 高级搜索
  • 首页
  • 关于越图
    越图简介 服务指南 读者手册 荣誉陈列 计划年报
  • 越图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日历 活动信息 媒体报道
  • 资源服务
    数字资源 文献推荐 文化共享工程 红百年文献数据库
  • 家在越秀
    地方文献数据库 数字广府 诗词里的越秀 海丝文化专题数据库 越秀数字学堂 越图展览 捐赠留芳 古籍保护 越秀文体剪报 越图剪报 越秀文献
  • 服务网络
媒体报道Media Coverage 首页>越图活动>媒体报道
  • 新时代文明实践 与特殊儿童共享书香
    2022年05月19日
    来源:花城+花城新闻 2022年5月13日
    为特殊儿童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5月13日,在“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越秀区图书馆联合各分馆开展的“阅读进校园”活动走进越秀区启智学校,为特殊儿童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活动在越秀区图书馆与越秀区启智学校合作共建的“小书虫阅读馆”开展。“小书虫阅读馆”是越秀区图书馆推进“馆校合作”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也是越秀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图书借阅、阅读增值、志愿服务、好书推荐等各种服务都可以在“小书虫阅读馆”里完成。
      本次活动从特殊儿童的年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出发,精心挑选一批图书供启智学校的孩子们阅读,同时通过好书推荐、好书共读等形式激发孩子们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活动还准备了拥有经典绘本识读和儿歌、故事、国学、英语等海量电子资源听读以及生活常识、百科知识问答等功能的智能朗读机,为孩子们提供有声阅读智能服务。
      
      琳琅满目的图书、会发声的智能朗读机、便捷的自助办证和借还书服务……在校园里的“小书虫阅读馆”,启智学校的孩子们体验着自助服务的便利自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感受悠悠书香的滋养。
      广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卢新锦
      通讯员:林遥芝 编辑:郑曼昕
  • 全国助残日来临之前,智能朗读机走进启智学校
    2022年05月19日
    来源:花城 2022年5月13日
      琳琅满目的图书、会发声的智能朗读机、便捷的自助办证和借还书服务……5月13日,在越秀区启智学校的“小书虫阅读馆”内,启智学校的孩子们正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当日,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前,越秀区图书馆联合各分馆开展“阅读进校园”活动,走进越秀区启智学校,为特殊儿童带来丰富的阅读资源。
      结合特殊儿童的年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等,活动主办方精心挑选了一批图书,通过好书推荐、好书共读等活动激发特殊孩子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还准备了涵盖了经典绘本识读,儿歌、故事、国学、英语等海量电子资源听读,以及生活常识、百科知识问答等功能的智能朗读机,特殊孩子可以通过智能朗读机享受阅读。
      未来,越秀区图书馆与各分馆将继续推动全民阅读,继续提升为重点群体和特殊群体等服务的力度。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 通讯员:林遥芝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钧圣
  • 越秀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式”多样文化服务增强市民幸福感
    2022年04月29日
    来源:南方日报AII04 2022年4月29日



      
      越秀区广府学宫阅读馆。通讯员供图

       春末夏初,英雄花下,书香与花香飘在羊城。走过广府学宫阅读馆,有诗歌声阵阵;在北京路步行街新开辟的南段步行区内,沿着骑楼正展出公益画展;红色景点的博物馆里,学生们在馆藏前驻足学习……这是越秀的阅读月,多样的文化服务在这里向市民展示着城市文化底蕴。
       从全民阅读到岭南文化的传递,从10分钟文化服务圈的构建到新科技手段打造文化服务元宇宙,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背后是越秀坚持“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原则、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越秀不断“亮文化”,打响“四大文化品牌”,依靠创新科技,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城市人民的宝贵财富。越秀已经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也为广州努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提供了越秀样本。
       ●南方日报记者 马艺天
       活化▶▶为文化服务挖掘资源
       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员李浩瑜身着军装,讲述光荣岁月的故事,引得掌声阵阵;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越秀区少理事副主席徐宝珞正在向游客讲解,同时也加深了自己的认识。这是越秀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服务青少年成长的一线实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越秀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传承历史与精神,培育文化自信的强国青年。
       扛起岭南文化中心功能担当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越秀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在传承中拓宽服务的广度,在服务中激活传承的力量。
       立足城市中心区域,文化服务空间有限,但是在全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越秀区却集聚了31处红色史迹。化空间短板为资源优势,活化利用模式是越秀区克服公共文化发展空间不足的破局之举,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城市人民的宝贵财富,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协同推进。
       “我家小朋友周末都会去农讲所进行校外实践,对这些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很多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家住德政中路的李小姐说。
       不仅是农讲所和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越秀注重提升“红色遗址”与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一系列红色场馆修缮、改扩建后重新开放,先后推进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等修缮及活化利用工作,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路线,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示范区的创建不仅仅提高知名度,更塑造了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源利用方式,越秀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纳入宣传教育、红色旅游等规划,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奠定了资源基础。
       向历史深处挖掘精神文化,向未来拓展创新文化。通过对资源的活化利用,越秀为城市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能、树立文化品牌,为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可能性。
       创新▶▶构建高效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繁华的环市东商圈背面,一座建设新村的文化广场上有不少居民在跳广场舞,对面的文化站成为他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小型“基地”。
       “每天吃过晚饭后就会来这里坐一坐,和街坊练习扇子舞,有时候上午也有免费的瑜伽课。”建设街榕树头广场一侧的街道文化站为街坊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居民李阿姨是文化站忠实的“粉丝”。
       公共文化服务“推送”的密度和速度决定了群众的幸福感。走路十分钟,让文化服务深度融进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是越秀构建的“10分钟文化圈”,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密集布点。
       截至目前,越秀已经构建了与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融会省、市公共文化资源,构建五级服务网络,以“融合—创新—共享”为驱动,全区18个街道文化站均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形成了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密度最高、最齐全、最便利的“10分钟文化圈”。
       拉起一张文化服务的“网”还不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要技术创新来支持群众享受服务的高效性。
       在2022年广府庙会上,越秀积极探索运用新科技手段,通过数字建模与虚幻引擎技术,搭建“广府庙会元宇宙”虚拟空间,打造集文化、场景、游览、观演、消费为一体的线上活动平台,“元宇宙”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首次应用,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城区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建设,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不用去到现场,点开手机就能在广府庙会元宇宙里享受线下庙会的各种服务和体验。”市民谭先生说。
       动动手指即可获得服务,越秀公共文化体系从提供服务的密度、广度和速度方面,为市民带来高效体验。这种建立在技术支持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越秀还有很多。
       点开“越秀文化云”,登录后点进任意一个板块,就会获得详细的信息。目前,越秀文化云累计用户量71346人,发布场馆115个,入驻团队229个,入驻机构50个,平台总访问量超过158万次。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越秀区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深入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积极推动科技、旅游、消费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在全国率先将“元宇宙”技术应用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密度和速度,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融合▶▶产业布局拓宽文化服务空间
       初夏的广州夜晚,走在北京路步行街的南段,不少市民坐在新搭建的户外凉亭下,与家人朋友赏夜景。南段步行街的路口,新立起来的卡通老虎雕塑成为市民打卡拍照的“新宠”。
       从4月16日开始,北京路南段(大南路至泰康路)试行全日步行化管理,这也意味着北京路步行街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步行街主街将从现有的700米延长至960米,商业体量从57.3万平方米增加至63.6万平方米,这将为优质业态和品牌的进驻提供优质商业空间。
       一条步行街的更新改造,带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建设,文旅产业体量的增大更能够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承载量。空间构造改变的背后也将有望进一步带动周边营商环境和街区环境的发展。2021年全年北京路步行街累计客流量8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累计营业额137.8亿元,同比增长23.3%。
       一边是产业的发展,一边是文化服务空间的更新开拓。北京路升级改造是文旅产业布局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经典例证,但并不是唯一。越过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视线继续往南,二沙岛上的市民正在享受春天的阳光。文立方文体产业演示中心正在加速构建。
       《广州市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继续推进海印体育产业园区、星之光数字化体育平台、文立方文体演示中心、力方体孵化器基地、二沙体育大健康总部等5个平台落地建设,推进百里体育项目、冰壶项目等项目实施。文体产业的布局,为公共文化服务开拓了更多空间。
       提供优质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也离不开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秀正在探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互生并进的发展机制,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建设,从资源、服务、技术、产业等多方面激发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文化产品品质的更高需求和要求。
  • 打造文化强区,“越式”文化服务增强市民幸福感
    2022年04月29日
    来源:南方+南方PLUS 2222年4月29日
      春末夏初,英雄花下,书香与花香飘在羊城。走过广府学宫阅读馆,有诗歌声阵阵;在北京路步行街上,新开辟的南段步行区内,沿着骑楼摆出公益画展;红色景点的博物馆里,学生们在馆藏前驻足学习……这是越秀的阅读月,多样的文化服务在城市中心向市民展示底蕴。

      从全民阅读到岭南文化的传递,从10分钟文化服务圈的构建到新科技手段打造文化服务元宇宙,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背后是越秀坚持“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原则、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越秀不断“亮文化”,打响“四大文化品牌”,依靠创新科技,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城市人民的宝贵财富。越秀已经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也为广州努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提供了越秀样本。
      活化:
      为文化服务挖掘资源
      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员李浩瑜身着军装,讲述光荣岁月的故事,引得掌声阵阵;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越秀区少理事副主席徐宝珞正在向游客进行讲解,同时也加深了自己的学习。这是越秀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服务青少年成长的一线实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越秀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传承历史与精神,培育文化自信的强国青年。
      扛起岭南文化中心功能担当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越秀让公共文化服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在传承中拓宽服务的广度,在服务中激活传承的力量。
      立足城市中心区域,文化服务空间有限,但是在全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集聚了31处红色史迹。化空间短板为资源优势,活化利用模式是越秀区克服公共文化发展空间不足的破局之举,把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城市人民的宝贵财富,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协同推进。

      “我家小朋友周末都会去农讲所进行校外实践,对这些红色资源的活力利用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很多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家住德政中路的李小姐说。
      不仅是农讲所和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越秀注重提升“红色遗址”与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一系列红色场馆修缮、改扩建后重新开放,先后推进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等修缮及活化利用工作,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路线,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示范区的创建不仅仅是提高知名度,更是塑造了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源利用方式,越秀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纳入宣传教育、红色旅游等规划,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奠定了资源基础。
      向历史深处挖掘精神文化,向未来拓展创新文化。通过对资源的活化利用,越秀为城市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能、树立文化品牌,为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可能性。
      创新:
      构建高效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繁华的环市东商圈背面,一座建设新村的文化广场上有不少居民在跳广场舞,对面的文化站成为他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小型“基地”。
      “每天吃过晚饭后就会来这里坐一坐,和街坊练习扇子舞,有时候上午也有免费的瑜伽课。”建设街榕树头广场一侧的街道文化站为街坊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居民李阿姨是文化站忠实的“粉丝”。
      公共文化服务“推送”的密度和速度决定了群众的幸福感。走路十分钟,让文化服务深度融进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是越秀构建的“10分钟文化圈”,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密集布点。
      截至目前,越秀已经构建了与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融汇省、市公共文化资源,构建五级服务网络,以“融合——创新——共享”为驱动,全区18个街道文化站均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形成了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密度最高、最齐全、最便利的“10分钟文化圈”。
      拉起一张文化服务的“网”还不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要技术创新来支持群众享受服务的高效性。
      在2022年广府庙会上,越秀积极探索运用新科技手段,通过数字建模与虚幻引擎技术,搭建“广府庙会元宇宙”虚拟空间,打造集文化、场景、游览、观演、消费为一体的线上活动平台,“元宇宙”技术在文化惠民活动的首次应用,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城区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建设,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不用去到现场,点开手机就能在广府庙会元宇宙里享受线下庙会的各种服务和体验。”市民谭先生说。

      动动手指即可获得服务,越秀公共文化体系从提供服务的密度、广度和速度方面,为市民带来高效体验。这种建立在技术支持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越秀还有很多。
      点开“越秀文化云”,登录后点进任意一个板块,就会获得详细的信息。目前,越秀文化云累计用户量近71346人,发布场馆115个,入驻团队229个,入驻机构50个,平台总访问量超过158万次。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越秀区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深入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积极推动科技、旅游、消费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在全国率先将“元宇宙”技术应用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密度和速度,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融合:
      产业布局拓宽文化服务空间
      初夏的广州夜晚,走在北京路步行街的南段,不少市民坐在新搭建的户外凉亭下,与家人朋友赏夜景。南段步行街的路口,新立起来的卡通老虎雕塑成为市民打卡拍照的“新宠”。
      从4月16日开始,北京路南段(大南路至泰康路)试行全日步行化管理,这也意味着北京路步行街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步行街主街将从现有的700米延长至960米,商业体量从57.3万平方米增加至63.6万平方米,这将为优质业态和品牌的进驻提供优质商业空间。
      一条步行街的更新改造,带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建设,文旅产业体量的增大更能够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承载量。空间构造改变的背后也将有望进一步带动周边营商环境和街区环境的发展。2021年全年北京路步行街累计客流量8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累计营业额137.8亿元,同比增长23.3%。
      一边是产业的发展,一边是文化服务空间的更新开拓。北京路升级改造是文旅产业布局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经典例证,但并不是唯一。越过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视线继续往南,二沙岛上的市民正在享受春天的阳光。文立方文体产业演示中心正在加速构建。

      《广州市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继续推进海印体育产业园区、星之光数字化体育平台、文立方文体演示中心、力方体孵化器基地、二沙体育大健康总部等5个平台落地建设,推进百里体育项目、冰壶项目等项目实施。通过文体产业的布局,为公共文化服务开拓了更多空间。
      提供优质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也离不开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秀正在探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互生并进的发展机制,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建设,从资源、服务、技术、产业等多方面激发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文化产品品质的更高需求和要求。
      【南方+记者】马艺天
  • 广州读书月,各区多举措推进全民阅读 家门口读书通借通还 线上线下共享阅读好时光
    2022年04月28日
      来源:羊城晚报A10 2022年4月27日
      
      海珠“星空”图书馆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读书、打卡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鄢敏 罗仕 谭铮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4月也是广州读书月,今年的主题是“书香传承 笃信前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安放一颗读书的心?广州各区主动作为:线上,通过直播讲座、云端展览等方式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线下,拓宽阅读空间的脚步继续前进,将图书馆搬进社区、学校、创意园区。
      打破空间限制
      云端感受阅读之美
      4月8日以来,广州发生新的本土疫情。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广州各区不约而同地将读书活动搬到云端,通过直播、线上展览等方式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
      孩子们足不出户,在家也能“追星逐月”。4月22日,在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家曹静的带领下,海珠区中小学师生在星辰大海里“尽情遨游”。从载人航天到深空探测,曹静娓娓道来,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尽管隔着屏幕,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当天的直播讲座吸引了近100万人次在线观看。
      同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分享在黄埔区举行。国家一级作家、《乌江引》作者庞贝“云分享”小说背后的创作故事,“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人们从光荣的革命传统中汲取伟大精神力量”。
      从“辞海中的书法艺术”到中华名人家风家训,天河区本月宣布推出传统文化系列展览,读者朋友登录天河区图书馆官方网站便可观看。其中,书法展共有63幅作品,共选取五种字形,展现书法艺术。
      世界读书日当天,番禺区启动了云端书展,首批1173个种类书籍分批“上架”,涵盖经济、科技、少儿、社科、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据介绍,根据线上读者反馈的书目需求,将逐步增加、调整书籍品类。未来,读者还可以参加“你选书,我送礼”活动,享受5折至8折优惠。
      除了阶段性活动,一些常态化阅读服务也逐渐上“云”,方便群众随时随地看书。越秀区就依托“广府学宫阅读馆”推出广府学宫“云课堂”,打造线上阅读平台,同时提供图书阅读、电影阅读等“夜阅读”服务。
      延伸服务触角
      图书馆开进社区学校
      疫情之下,各类群体活动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这并没有阻挡大家阅读的热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书籍的狂热粉丝到处都是。在黄埔,一名“二孩”妈妈年度借阅量超500本;在南沙,一年新增读者3.3万人,甚至有远在大洋彼岸的外国友人自助办理读者证。
      面对群众日益高涨的“读书欲”,广州各区如何拓宽渠道,让书籍与读者的距离再度缩小?4月21日,越秀区迎来了阅读新阵地、全区第100家图书馆——广府学宫阅读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越秀区图书馆还联合区内70所中小学打造小书虫图书馆,让学生们的校园阅读又有了新选择。
      4月22日,荔湾区图书馆与学腾幼儿园结成联盟馆,将幼儿园图书馆建设为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服务点。据了解,小童和家长凭荔湾区图书馆的借阅证即可在广州市任一公共图书馆借还图书,并可将图书拿到幼儿园的图书馆进行归还,这将更好服务幼儿阅读和亲子阅读。
      图书馆不仅广泛进入小区,如今,街道社区、创意园区内也可以嗅到书香味。在增城,图书馆覆盖全区13个镇街。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极具艺术主题的天河区图书馆T.I.T超级客厅分馆正式对外开放,居民能够享受免费、便利、标准统一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 县域新闻|广州越秀第100家图书馆开馆
    2022年04月28日
    来源:学习强国广州学习平台 2022年4月26日
      作者:佘铄嘉 刘思铭
      4月21日,“云享诗词会 悦读广府情”暨“广府学宫阅读馆”开馆仪式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拉开了2022年广州职工“悦读圆梦”和越秀区“从阅读出发 向书香未来”系列阅读活动序幕。
      越秀区成广州首个“百馆之区”
      活动中,广州市越秀区的第100家图书馆——“广府学宫阅读馆”正式开馆,该馆由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与越秀区图书馆合作共建,由此,越秀区成为广州首个图书馆“百馆之区”。
      
      
        广州越秀“广府学宫阅读馆”正式开馆。(来源: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据记载,广府学宫内曾建有广州市最早的官办图书馆,是广州重要的文脉印记,旧址就位于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一带,因此第100家图书馆选址于此,具有非常特殊且重要的意义。活动同时推出“越秀区百馆线上地图”,市民群众可通过越秀区图书馆网站快速查询到距离自己最近的越秀区辖内图书馆的地址、开放时间等信息,享受更多便捷、贴心的服务。
      推广阅读有了新方式
      本次活动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阅读推广人”分享诗词阅读的乐趣、心得和体会及进行朗诵表演。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著名作家刘斯奋分享了诗词阅读的体会,他表示:“阅读古典诗词是一种美好的文化享受。古典诗词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凝聚了他们的智慧,通过阅读古典诗词可以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燕婷用本土乡音吟诵自创小词,表达了对生养之地的感恩及对诗词文化的热爱。此外,热爱诗词的劳模、职工、学生代表还以快板、朗诵等生动的方式展示了诗词魅力。
      
      
    阅读推广人现场分享个人的阅读故事。(来源: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线上、线下阅读活动陆续开展
      据主办方透露,围绕“读广府学宫 赏古今书香”和“阅读在哪里”两大主题,从4月开始,广州市越秀区会适时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
      其中,“读广府学宫 赏古今书香”系列将依托“广府学宫阅读馆”,推出广府学宫“云课堂”,打造线上阅读平台,提供图书阅读、电影阅读等“夜阅读”服务并举办广府学宫文化创意展。“阅读在哪里”系列将结合越秀区图书馆和16个街道分馆特色,发挥越秀区红色史迹资源优势,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包括开展“来听绘本吧”绘本故事分享会、举办“建功新时代职工秀风采”越秀区职工摄影大赛作品展、组织开展红色史迹“阅读之旅”、举办“好书为伴 书香同行”校园阅读活动、“粤书吧”阅读打卡活动、“云游·阅图”VR场景阅读活动等。
      来源: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刘荣武 陈瑞然
友情链接: 政府信息公开:
  • 本站访问人数:
  • © 2010-2019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 联系地址:广州市署前路8号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 粤ICP备171269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