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万福路184号,原为基督教圣公会的礼拜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中外基督教教徒集资兴建,于1912年建成。教堂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呈“十”字形,面阔三间13.1米,中部左右两侧各突出5米宽,5米深部分,总面阔23.1米,进深四间28.7米,高约20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主楼高二层约10.2米,主楼上建有钟楼,高一层约1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 红砖墙,外涂红色涂料,绿琉璃瓦顶,顶部为四角攒尖顶,中西合璧风格。教堂的建筑结构及内部陈设颇具圣公会古教堂特色。入口处门廊面阔4.8米,进深3米,青石板铺地,内部为一二层中空大厅,东西两侧各有一侧门。内部地面已改。楼体西南角处嵌有一石刻,上有“此殿荣归上帝 伦会督祝立 一九一九年四月念七日”字样。
20世纪20年代该堂办有基督教报刊《万福周刊》。20世纪60年代广州实行教堂大联合,与兴华浸信会堂、循¬道会高第堂、崇真会越华堂、神召会文明堂和大马站福音堂、约老会维新堂、安息日会南关堂等合并为广州基督教救主堂。“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堂停止活动。1985年4月重新恢复开放。堂内设有由17人组成的堂务委员会,负责审议和决定堂务计划和经济预决算等堂务大事,同时设有8人的执事会,分管堂会的有关工作。堂内设有慕道班、妇女团契、义工团契和青年团契等组织,经常开展相关的宗教活动。
2002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基督教救主堂

越秀区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