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越秀区融媒体中心广州越秀发布 2023年11月30日
距离今年结束还剩1个月
步履不停的日子里
你还记得
上一次翻开一本书
不为考试复习、不为完成任务
是在什么时候吗?
你曾否期待
有一个公共空间
距离不远,环境整洁而安静
能包容你专注投入到书里的世界?
在白云街
就有这样的“天空之城”
帮助你找到专属于阅读的轻盈感
越秀区图书馆白云分馆
走进筑南大街,便能看见一栋拥有彩色外墙的大楼在街头迎客。越秀区图书馆白云分馆就位于这栋建筑的三楼。馆内分为两个部分,里间用于藏书,低调而朴实的暗红色架子上排列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外间设有阅览区,配套公共上网设备。
有时,这里还会被用作公益课堂场地,供社区里的“名人名家”教孩子们写书法、绘画。好看的剪纸、书画作品,成了书桌的精致装饰,给这方小小的空间增添不少活力与文艺气息。
当楼下的“小剧场”开映,放学后的孩子们赶来观看喜欢的电影,家长们便转上来此处看书、读报,享受属于自己的放松时光。
阅读的轻盈感,在于“逢时”。把阅读看作一件触手可及的事,不必苦等“万事俱备”,恰好遇上的空闲时刻,就是翻开一本书的最好时机。
越秀区图书馆四阅分馆
从地铁东湖站出来,没几步便走到了四阅书店。越秀区图书馆的其中一家分馆就设置在这里。
分馆内是常见的“以书为砖,以柜为墙”的设计,中央设有若干桌椅,适合独自埋首于眼前的阅读、学习或工作,也可供两三个人围在一起讨论。馆内柔黄色的灯光似有魔力,为努力耕耘之人营造出温暖的氛围,无声传递着力量。
四阅书店定位为品质生活书店,分馆之外的区域,设计也别出心裁。抬头看,店中央的天花板上镶嵌着以“四阅”二字为形的照明灯。除此之外,书架的外形,以及分割各个功能区的部件,也都有很清晰的线条感,彰显着独一无二的风格。
行走其中,不期然会发现店内设计的一些小巧思。投影在柱身的诗句,高悬于顶部的格言,像作者递来的邀约,领着读者坐下来看会儿书、发个呆。坐在书架里的座位上,会有一种被书簇拥的错觉,不由得就想要拿起一本来细细品读。
阅读的轻盈感,在于“入戏”。放下架子,主动亲近一本书,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背包客,这场字里行间的山河之旅,方得快意潇洒。
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图书馆
悠悠驶入二沙岛,便被拥有草绿色外观的广东美术馆吸引。位于二层的“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图书馆”,布局开阔、装潢雅致,以木为主要装饰材料,搭配绿植作为点缀,呈现出一个“自然风”浓郁的阅读空间。
如果说专题展览为公众打开艺术世界的大门,那么理论文献则为探索更专业的艺术领域畅通了道路。
这里是热爱艺术之人的精神栖息地。架子上的学术杂志和文献著作多数有着颇具设计感的封面,以及陌生而新鲜的内容,吸引着愿意沉下心来与它们“交流”的“知音”。在这里,翻开那些从名字上就带点儿“距离感”的书,在座位前仔细研读,时而皱眉深思,时而提笔记录,是读者的常态。
阅读的轻盈感,在于“从心”。选择读一部旁人眼里晦涩难懂的艺术理论,而不必理会诸如“故作高深”“装有文化”的杂音。坚持对所爱之书、所钟情之领域的探索,丢掉那些莫须有的“包袱”,这趟阅读之旅会轻松自在得多。
传祺公园·粤书吧
行经晴澜路,会遇见望江的传祺公园驿站。
驿站的室内部分延伸出书吧的功能,供来此休憩的游人给精神“充电”,“缓一缓”急躁的心情。书吧主要提供红色经典读本,并为此设置专架,呼应着驿站之外醒目的“初心”二字。全透明的玻璃外墙,将读者的视野无限拓宽,营造出“低头洞见理论魅力,抬眼即遇秀丽风光”的美好阅读体验,让想象力在不同维度之间“来去自如”。
室外的半开放式休息区也可以作为阅读的场所,面朝潺潺流动的珠江,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整副身心仿佛都融进自然里,得到尽情舒展。平静下来,才更容易投入到阅读之中,得见豁然开朗的书中桃源。
无论是可借阅书籍的类型,还是周边的环境,这里似乎都只允许进行一场慢节奏的阅读。
阅读的轻盈感,在于“释怀”。不一味追求“完读量”,“细嚼慢咽”式的阅读更能帮助汲取营养;不急于求成,而重在享受每一次的阅读与思考的体验,顺势而为,静待水到渠成。
尽情享受阅读的纯粹
以及它带给精神的放松和治愈作用
就像踩在云朵上行走
每一步都柔软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