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越秀美 爱在城中央|残健共融书画公益行·首站中山纪念堂
  

来源:今日头条  2023年12月17日

  汇聚助残力量,促进残健共融,让残障人士共享时代美好!12月16日,“画出越秀美·爱在城中央”手绘传统中轴线公益绘画系列活动在广州中山纪念堂正式启动,爱心团队用10个月教残障人士画好中轴线。该活动由越秀区残联、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越秀区图书馆、新快Plus艺术荟、中山纪念堂、团市委机关团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在这个冬天汇聚成一股磅礴深厚的爱的暖流。

   

  新快Plus艺术荟画家群,组成了爱心团队。

   

  画好越秀公益行首‬站‬活动圆满成功。

  木棉王见证爱心之约

  活动现场,新快Plus艺术尝签约画家李晓白、蒙复旦、李冰山、董国康、姚晓昀、冯敏霞、卢一鸣与6位残障人士、2个亲子家庭结对成功,画家将用10个月的时间与他们一同共绘广州传统中轴线风景。

   

  活动第一站在中山纪念堂木棉王下。

  画笔传暖意,丹青蕴真情。活动现场,画家们手把手教残障人士绘画中山纪念堂“木棉王”。老师们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投入,师生共同怀抱对广州的深厚感情,细细描绘心中最美中轴线风景。最终,每位学生都圆满完成了作品,老师悉心指导,悉心点评,学生们沉浸式畅享大师课,时不时请教、交流,老师尽心尽力解答,师生共同碰撞出艺术火花,现场洋溢着热烈快乐的氛围。

   

  画家们为残障学员们讲解红棉的画法。

  活动中,一位残障学员飞飞(化名)问老师:你说我是不是很棒?在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后,他自信地点头道:我也觉得是!他脸上自信的笑容仿佛夏日最灿烂的阳光。

   

  画家冯敏霞(左)和飞飞和飞妈展示作品。

   

  红棉璀璨,李冰山老师教学员画红棉。

  “这次学习,要用国画展现广州的厚重灵动、活色生香,我觉得压力很大,对自己缺乏信心,但是我的老师从构图、用墨、用色、用笔等方面,反反复复解说,手把手教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我开心得眼眶都忍不住发热了……”一位残障学员分享道。

  下雨了,画家姚晓昀还忙着教小朋友,小朋友的爸爸,撑起‬了伞——这里的天空不下雨。

   

  天空下起了小雨,画家姚晓昀还在上课。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晓白收了两个女学生,她们都是命运多舛:一位叫红梅,她大学毕业后的一年,与朋友们来到阳江海边旅游,下水游泳,一个大浪把她打入海底‬,伤及颈椎,造成瘫痪,坐落轮椅。但她自强不息,自食其力,做电商、学画画、搞设计,她要向李晓白老师学画画;另一位叫黄思祺,大三‬那‬年‬,2022年国庆前一天,她在广州天河城一张长椅坐着休息,突然有一位跳楼的男子‬掉下来,正好砸中了她,造成双下肢瘫痪……天有不测风云,人生太多无常。“她们正在与命运搏斗,以‬艺术改变人‬生‬,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支持。”李‬晓‬白‬如‬此‬说‬。

   

  李晓白正在教两位学生写‬生‬画‬木‬棉‬王‬。

  师生共享“艺术马拉松”

  12月,一场与广马同时启动的艺术马拉松在越秀展开。在前期见面会上,蒙复旦、董国康等画家代表与残障书画爱好者们亲切交流。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他们成功“认亲”,为艺术长跑拉开序幕。

   

  蒙复旦、董国康在教学员水墨的运用。

  “这是一场艺术长跑,更是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装满了爱与美。老师们亲自递笔研墨,现场指导,根据每位学员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有了大师指导,我们有了底气,有信心画好广州传统中轴线,传承广府文化,描摹出我们心中美好的家园。”残障学员平安女士分享了感受,她和另外两位同学一起拜著名画家董国康为师,师徒四位拉了一个小群,群上天天见,已经开始了无缝衔接的教学。

   

  凭‬着‬爱‬,董‬国‬康‬老‬师‬和‬三‬位‬徒‬弟‬将‬画好北‬京‬路‬取‬“真‬经‬”

  越秀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能丰富残障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障朋友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讲好身边残障人士故事,营造残健共融、关爱残障人士的浓厚社会氛围。”

  “越秀区图书馆长期为残障人士举办文化活动,包括招募志愿者为残障人士朗诵文章,组织残障人士参观展览及参加讲座,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电影真人讲解,陪伴视障人士听赏红色史迹、制作手工艺品等。这次活动,我们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越秀区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陪伴残障朋友一边画一边走读中轴线,感受广州的古韵与新姿,让他们在画好越秀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滋养。

   

  活动将公益文化、书画艺术、广府文化三合一,深受欢迎。

   

  志愿者们也受到吸引,加入共绘的行列。

  【学员故事】

  伟大的母亲是她一生的底气

  芳芳(化名)是智力二级(重度)残疾人,45岁,后天高烧影响了她的发育,还不时伴发癫痫。幸运的是,芳芳的母亲是一位非常积极阳光的老人,日夜晨昏,这位老人无怨无悔地照顾着自己的女儿,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这份母爱是伟大的,它让芳芳在生活的风雨中有了避风的港湾,有了一生的底气。芳芳也遗传了母亲的美好品质,她们都是那种能让人心生暖意的人。她们的和善、乐观和勇敢,让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鲜活的希望和力量。

   

  从来没有画过画的芳芳在上课。

  隐藏在特殊情况背后的艺术天份

  飞飞,一位32岁的“小男孩”,有着隐藏在特殊情况背后的艺术天份。他是越秀区康园工疗站的学员,与他的母亲一起参加了这次的手绘传统中轴线活动。飞飞的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他有一种特殊的喜好,那就是将车和熊这两个元素巧妙地融入他的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创意使他的作品脱颖而出。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美术作品曾多次被印制成周边产品,参与义卖活动,为社会贡献了他的一份力量。

  “逸飞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没有界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能收他为学生,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挑战,但我有信心。”广东艺术东方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蒙复旦如此说。

   

  飞飞非常熟练地画了起来,蒙‬复‬旦‬老‬师‬在‬一‬旁‬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