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画出越秀美爱在城中央”手绘传统中轴线公益绘画系列活动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启动,该活动由越秀区残联、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越秀区图书馆、中山纪念堂、团市委机关团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在这个冬天汇聚成一股磅礴深厚的爱的暖流。
活动现场,画家李晓白、蒙复旦、李冰山、董国康、姚晓昀、冯敏霞、卢一鸣与4名残障人士、2个亲子家庭结对成功,画家将用10个月的时间与他们共绘广州传统中轴线风景。
一场艺术“马拉松”
活动现场,画家们手把手教残障人士绘画中山纪念堂“木棉王”。老师们教得认真,学生学得投入,师生共同怀抱对广州的深厚感情,细细描绘心中最美中轴线风景。最终,每位学生都圆满完成了作品,老师悉心指导,悉心点评,学生们沉浸式聆听大师课,时不时请教、交流,老师尽心尽力解答,师生共同碰撞出艺术火花,现场洋溢着热烈快乐的氛围。
12月,一场与广马同时启动的艺术马拉松在越秀展开。它像一个温暖约定,跨越10个月时间,让每一位参与者带着热爱集结。“这是一场艺术长跑,更是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装满了爱与美。我们根据每位学员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有了大师指导,我们有了底气,有信心画好广州传统中轴线,传承广府文化,描摹出我们心中美好的家园。”残障学员平安女士为大家分享了感受。
32岁的飞飞是越秀区康园工疗站的学员,与他的母亲一起参加了这次的手绘传统中轴线活动。飞飞的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他有一种特殊的喜好,那就是将车和熊这两个元素巧妙地融入他的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创意使他的作品脱颖而出。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美术作品曾多次被印制成周边产品,参与义卖活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艺术没有界限,能收他为学生,我很自豪,我有信心和他同行在大美之道。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挑战,但我坚定地迎接这项挑战。”广东艺术东方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蒙复旦信心百倍地说。
陪残障伙伴穿“粤”两千年
中山纪念堂有一支年轻的讲解员团队,他们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山纪念堂的故事,讲好广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有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他们谨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信条,每天为成千上万的游客讲述中山纪念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他们心中,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历史的遗迹,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而这次,讲解员团队要用自己的讲解,带领这些残障伙伴穿“粤”两千年,用画笔描绘出他们眼中的千年广州。这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文化的传承和对红色精神的弘扬。
在这个过程中,讲解员们与残障伙伴紧密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他们一起探讨广州的历史文化,一起研究如何用笔触来展现这座城市的厚重与灵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生动的画作逐渐呈现出来,每一笔都充满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文化的热爱。
“这次活动不仅让残障伙伴有机会深入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同时,这也让讲解员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使命。”中山纪念堂有关负责人说。
“心怀大爱,向美而行。这个活动得以落地实施,是因为各主办单位深度链接了充满爱心的画家团队、残障书画爱好者团队、工作人员团队、讲解员团队、志愿者团队、摄影家团队,大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真正实现了助残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最终让残障人士从中享受到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艺术资源。大家因为爱走到一起,因为爱,同行大道。”越秀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说。
“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能丰富残障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障朋友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讲好身边残障人士故事,营造残健共融、关爱残障人士的浓厚社会氛围。这个活动温暖了残障人士,更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这次活动,越秀区图书馆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我们希望陪伴残障朋友一边画一边走读中轴线,感受广州的古韵与新姿,让他们在绘画家乡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滋养、情感上的滋养,充满信心地享受新时代生活。”越秀区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说。
【文字】南方+记者 马艺天
【摄影】南方+记者 刘力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