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雕塑家红色文化题材作品 首次集体亮相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云、通讯员周小莉摄影报道:2017年,“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广州等地展出,引
起了学界的强烈反响,也把“新兴木刻运动”再次带到大众的视野。为推动新兴木刻艺术的研究,由广州市越秀区与广州美院联手,在永安堂内、海珠广场至永安堂沿线分别开展抗战、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主题临展。其中,“星火燎原——抗战时期木刻创作展”展期为10月1日至12月31日,为期三个月,展出木刻作品380件、文献109件;“岭南塑民族魂——红色文化主题雕塑展”展期为10月1日至10月31日,为期一个月,展出雕塑作品32件,永安堂4-6楼放置15件,永安堂门前广场至海珠广场沿线放置17件(永安堂门前广场12件,星寰广场5件)。

      新兴木刻运动由鲁迅先生所提倡与扶植。早在1929年,其编辑出版的《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一辑《近代木刻选集》中就刊印了英、法、意、瑞、美等国的版画。除陆续出版木刻画集外,鲁迅还在上海多次举办木刻展览,吸引不少师生注意。在鲁迅的倡导下,源于欧洲的有别于传统的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新兴木刻艺术蓬勃地发展起来。

       五岭之南,是一座开辟中国艺术现代之路的文化港口。岭南文化因素多元,故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历史上,潮州木
雕、大吴彩塑、石湾陶艺等岭南传统雕塑,在中国区域文化中曾独树一帜。20世纪以来,广东又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雕塑家,开中国雕塑“现代转型”的风气之先。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广东雕塑家属意于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在宏大命题中仍坚守“尚意求真”的集体品格,寻找艺术形式与革命主题之间“完美的结合点”,渐成雕塑的“岭南派”特色。

       据悉,此次雕塑展览是抗战木刻陈列展览的配套雕塑展示,也是广东雕塑家红色文化题材作品的首次集体亮相。主办方
称,雕塑的制作特性,决定了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象征性与凝聚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一尊尊雕塑艺术作品向祖国献礼,既展现了雕塑家们激荡的家国情怀,更刻画了抗战图存、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的形象,重现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让观众凝聚起更雄浑的民族之力,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自:羊城晚报A3 2019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