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是著名的教育强区,自古以来崇文重教,文脉绵延,名校云集,尤其东山口一带,更是人文荟萃、学养深厚,不少历史悠久的学府坐落其间,百年名校广州市培正中学也位于此地,并以其深厚历史记忆与独特教育魅力,成东山口人文盛景中一抹亮色。
12月7日,培正中学创校135周年庆典活动在广州市培正中学隆重举行,校庆大会、文艺演出、校友联谊……在各地的培正校友,跨越山海,欢聚在母校。
据了解,2024年11月-12月间,培正中学举办庆祝创校135周年系列活动,包括培正创校135周年巡展、科创圆桌论坛、广州塔亮灯仪式、校园嘉年华等,与四海校友、八方贤朋畅叙情谊,擘画宏图。其中,“鼓铸群才备请缨——培正创校135周年巡展”首展在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展出,为充满人文气息与活力的东山口注入了更为浓郁的文教融合魅力,成为众多市民和校友了解百年名校深厚底蕴与辉煌历程的重要窗口。
百年名校,风华正茂。
1889年,培正先辈以67块银元艰难创校。135载栉风沐雨,培正中学从简陋走向现代化,由初创跃升为省一级名校。培正创校135周年展览分为“培正史画”“校园美景”“孙中山与培正”“碧血丹心”“音乐巨擘”“科学泰斗”“红蓝传统”“涌泉相报”“粤港澳三地培正交流”“今日培正”等篇章,通过文字、照片、实物等,全面生动地展示培正中学135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卓越成就。先辈影渐远,学子志弥坚。历代培正人始终坚守“至善至正”校训,在时代的浪潮中镌刻下属于培正中学、培正人的辉煌印记,让培正风华赓续不辍。
“哇,太了不起了!我们学校已经有135年的历史了。妈妈,你看,展览还介绍了很多杰出校友的事迹,有冼星海、陈洪这样的音乐家,还有杨槱、何炳林等一批令人敬仰的院士,他们是培正的骄傲,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快看这面社旗墙。我们学校还有独特的‘级社制度’,到了五、六年级,我们就能入社。不论毕业或建业,也不论在国内或海外,只要曾就读于培正,就是级社的终身成员,同学之间可以凭级社辨认长幼排序。”
广州市培正中学的张同学一边和家人一起观看展览,一边由衷地感叹道。
百年校史,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记忆,也是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活教材。
近年来,越秀区图书馆积极推进馆校合作,学校成为越秀区打造公共文化共同体品牌——“阅秀文化联盟”的重要伙伴。馆校在机制共建、阵地共享、品牌共创、人才共育等领域有较多的合作探索,实现设施、资源、服务的互联互通。
“在探索馆校合作的过程中,越秀区图书馆重视对校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重挖掘百年老校的深厚文化富矿,通过发动校友口述校史、策划口述校史成果展、征集特色校本资源等,积极开辟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新路径,将校史转化为思政育人鲜活教材,让青少年在文化滋养中深植精神根脉,为其成长成才厚植力量。以培正中学创校135周年庆典活动为契机,我们也邀请了培正校友参与到口述百年校史的活动中来,记录校友珍贵的历史记忆。”越秀区图书馆馆长谢洁华介绍道。
越秀区图书馆长期开展“越秀口述记忆”项目,以口述历史的方式留存社区记忆、赓续城市文脉,与区内多所百年名校合作,发动校友口述校史,也是“越秀口述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肖鹏一直为越秀区图书馆提供专业指导,他指出,“越秀区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口述历史的搜集和整理,这是一项积聚慢、费功夫、需要坐‘冷板凳’的工作。口述资源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口述资源的整理和展示,我们能够留住老百姓的真实故事与真切情感,展现个体与国家之间的深刻羁绊,彰显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