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专家走读广府建筑

  2023年5月14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的广府新语系列讲座(第75期)之《广府乡镇民居装饰风格解读》在新花城APP与大家见面了,本期讲座由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冯原主讲,观看人次为67058,点赞人次为3478。

  本期广府新语讲座形式十分特别。冯原教授提议,既然讲座的主题是广府乡镇建筑,倒不如将讲座“搬”至镇上更生动鲜活。带着这种新奇体验的期待,我们一行人便跟随冯原教授来到了增城区派潭镇。

  为什么要选择派潭镇作为本次讲座的地点呢?冯原教授首先耐心向我们解释城、镇、乡之间的关系。城市,是大型的人类聚居地;乡村,以从事农业为主,人口较为分散;城镇在城乡贸易往来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城乡交换体系得以形成,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角色。从遥远的过去开始,广府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依靠的不仅仅是那如毛细血管一般广阔的河网,还有在城与乡之间搭建起一套交换体系的“镇”。而我们来到的派潭镇,正是这样一个城与乡之间交流、商贸、旅游的重要平台之一。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图片来源:广州增城发布公众号)

  派潭,位于广州市增城区西北部,东至正果镇、南连小楼镇、西邻从化区、北与惠州市龙门县交界,是增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

  派潭地名最早见于《广东通志》(明代洪武年间编):“派潭在城北七十里杨梅都,通都异派之水汇而成潭。”因为多条河流交汇,水多成潭,所以称为派潭。

  派潭地名的起源另有民间说法,相传古代此地盛产木材,大量木材结成木排置于河潭之上,借助水流的力量销往外地放排于潭,于是取名排潭,进而谐音为派潭。

  派潭历史悠久,早在增城建县的后汉时代,就有人们在此繁衍生息。派潭圩市在北宋兴国元年(976年)便建立起来了,所在位置就是“通都异派之水汇而成潭”之傍,曾经一度是增城、从化、龙门三地商品交换的重要集散地。过去的派潭河大水丰盈,是水上运输的主要通道,一艘艘的船只,经过这条河,把大山深处的大米、木材、矿产、牛只等商品输送到全国各地。

  (图片来源:广州增城发布公众号)

  冯原教授很欣赏派潭镇的独特魅力,来到派潭镇后,他马上带着我们穿街过巷,去寻找镇上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据冯教授介绍,其实无论是江门、台山、开平,抑或是南海、番禺、顺德一带,建筑发展历程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一百年间,广府建筑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初至1950年以前,这时候的广府建筑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基础样貌如骑楼街等。第二阶段是在1950至1980年,这时候的代表建筑有粮仓、供销社等,具有朴素、简洁的“包豪斯”风格特征。第三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三个不同阶段留下来的广府地区建筑,我们都能够在派潭镇找到,并通过行走的方式“阅读”建筑。

(黄色琉璃瓦)

  从镇中心出发,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少在美丽乡村建设历程中涌现的建筑,且各有各的特色。例如着重中式审美的黄色琉璃瓦,多用于村子的牌坊或政府建筑。那种以红白瓷砖贴面为主的现代主义建筑,表达的就是一种西洋的审美。还有一种青灰色的瓷砖贴面,这就是岭南青砖的典型表现,虽然我们已经不会再用青砖,但我们会通过青灰色的瓷砖来模仿青砖,以形成一种新的岭南风格。尽管特点、形式、以及应用的建筑都有所不同,但冯原教授为我们介绍的这些广府乡镇建筑,无一不反映着新时代城乡新生活背景下对美学的新探索。

(西洋风格建筑)

(新岭南风格的青灰瓷砖)

  之后,冯原教授继续带着我们穿街过巷,各类“包豪斯”风格建筑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包豪斯”风格建筑具有直线条、平屋顶、钢筋水泥的结构,造型十分简约,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

  跟随冯原教授的脚步,我们继续沿着派潭镇的老街往深处走去。那是一条派潭镇过去的商业骑楼街,至今依然保留着各种各样改革开放以前、甚至时间更久远的广府建筑。时过境迁,这条骑楼街已然不再具备从前的社会功能,但我们还是可以隐约感觉得到,在七八十年前,这条骑楼街是派潭镇唯一的商业中心。以横向的角度去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骑楼街的店铺,一般以5米的距离进行开间,这样的布局也是考虑到当年商家们租赁店铺的经济承受能力。但从纵向的角度去观察的话,我们就能够清晰地发现相邻的建筑之间的差异。在20世纪初,岭南地区第一批这样的商业街基本上都是受到海外华侨的影响。他们将南洋的货物带回中国,在城镇中开设店铺,还通过利用满洲窗、巴洛克装饰等不同风格的特征来对自己的店铺进行装潢,在整条商业街里显得鹤立鸡群,更是展示自己店铺的实力以及信用,为前来的消费者注入信心。

(派潭镇的老建筑)

  冯原教授带着我们寻找派潭镇中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从镇中心到百年之前的商业骑楼街,这之间的路程仅仅花费了十五分钟。我们就像是走进了一条时光回廊,每踏出一步,身边的建筑都会随着时间线不断回溯,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走过了“百年”的时间,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一座广府城镇在百年间的发展历程,有种时光折叠的恍惚感;同时感受到文旅融合背景下,美丽派潭正在焕发出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图片来源:广州增城发布公众号)

  走进广府乡镇实地拍摄是广府新语系列讲座的一次新尝试,希望以后也能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趣味性与学术性兼具的讲座,陪伴大家一起感受广府文化的精华和魅力。本期讲座的回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资料来源:越秀区图书馆、广州增城发布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