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文之美:兰亭集序
  

指导单位:广州市社科联

  主办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朗诵: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编辑黎颖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303年—361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风景区。图片来源:绍兴市文旅集团微信公众号)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来了。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深远的情怀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视野,开阔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兰亭风景区。图片来源:绍兴市文旅集团微信公众号)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一室之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依凭着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寄托情怀,无拘无束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或静或躁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愉悦,一时觉得自得自适自足,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等到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了,心境随着事物的变迁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过去所喜爱的事物,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生命总要归于消逝。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让人感伤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慨的,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我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寿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不免觉得有些许感伤。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以及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我想,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触。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世人尊称为“书圣”。王羲之擅长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等多种字体,博采众长,自成一派,对当时以及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353年,时值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正是上巳时节,王羲之正与朋友在山阴兰亭“修禊”。修禊是古代的基本祭祀活动之一,用以祈福、禳除灾疠。此次集会者多是文人雅士,众人作诗完毕,辑为一集,王羲之为《兰亭集》作序,挥毫书写了《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最为杰出的书法作品,北宋书法家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唐太宗更是对其喜爱至极。《兰亭集序》真迹的去向一直是个谜,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临摹本、拓本多数出自初唐名家之手,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等。

  

   安瑞莲[1]认为,《兰亭集序》中的“俯仰一世”极言人生之短,这种感叹在我国古代并不少见,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的句子,曹操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感,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之叹,白居易为之感慨“石火光中寄此身”,苏轼为之叹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王羲之也感受到,人生“俯仰一世”,短暂如一刹那。

  魏晋时期,曹氏、司马氏政权对言论的控制日益严酷,不少文人如嵇康等因此获罪,人心惶惶;当时,国家政权萎靡,东晋时北方被前秦占据,虽有祖逖、桓温北伐,但仍无法扭转局势。在这种情况下,文人无力改变现实,于是又重拾老庄之学,谈玄多,务实少。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羲之的精神世界又如何找到出口呢?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在短暂的一生中,有人“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沉浸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待这种感受渐渐消退之后,依然要直面死亡。

  他发现,古人与今人发出感叹的缘由,竟出奇地一致——都是关于生死,因此他认为,后人阅读他与朋友们留下来的文章,应该也会感到心有戚戚焉,也许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所以,他珍而重之地把自己和朋友们的诗文辑为一集,遗之后世。这正反映了王羲之积极的人生态度。他没有被动地面对死亡,而是选择了主动作为,期冀精神上的思考与感悟代代相传。现实中,他为官期间,着力清理积弊,为民请命,享誉一方。

  王树新[2]认为,从文学角度看,《兰亭集序》行文流畅,语言清丽典雅,虽篇幅短小,但主题深刻,立意鲜明,舒朗干净,意蕴深长,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章结构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

  从书法角度看,《兰亭集序》书法符合中华传统书法的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参考文献

  1.《兰亭集序》中的魏晋哲学(作者:安瑞莲)

  2.解读《兰亭集序》的文学之美(作者:王树新)

  注 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贤士能人。

  8.贤:形容词做名词。

  9.毕至:全到。毕,全、都。

  10.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1.咸:都。

  12.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3.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4.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5.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6.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7.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8.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9.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20.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21.是日也:这一天。

  22.惠风:和风。

  23.和畅:缓和。

  24.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5.所以:用来。

  26.骋:使……奔驰。引申为开畅、舒展。

  27.极:穷尽。

  28.信:实在。

  29.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30.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1.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2.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3.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同“取”。万殊,千差万别。

  34.静躁:安静与躁动。

  35.暂:短暂,一时。

  36.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7.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8.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9.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40.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1.向:过去、以前。

  42.陈迹:旧迹。

  43.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4.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5.期:至,及。

  46.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7.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8.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附件:兰亭集序.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