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见匠心,烈火真金出新彩
  2021年5月29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越秀区图书馆承办、第一福(广州市大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广府新语系列讲座(第61期)之《绘中国古今故事——岭南手工打金技艺的追求和探索》在新花城APP与大家见面,本期讲座由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的广州打金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周镜钊老师主讲。

  

 

  广州地区打金制作技艺的历史悠久,南越王赵眜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印为一立体盘成S形游龙,是古代广州黄金制品的珍品,此外,还有金釦象牙卮和鎏金铜俑等珍贵文物,也反映广州当时金饰制作的高水平。这些金光灿灿的盖世珍品,是广州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拥有高超精湛的打金制作技艺的证明。

  打金制作技艺制作的金(银)首饰种类繁多,通常分类有发饰、颈饰、耳饰、手饰、面饰、冠饰、带饰和佩饰等。金(银)首饰还通过镶嵌延伸,包括手工制作的翡翠、钻石、宝石、珍珠等珠宝各类镶嵌造形,使金银与珠宝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其工艺流程分为造形、摆设、焊接、修整、镶嵌、抛光、电镀等。

  

 

 

  打金工艺到底有多复杂?首先,通过铁锤的敲打,使材料慢慢延伸、平整;其次,根据珠宝的形状和大小按照图案的设计要求,将材料弯曲成形;然后,修整作品表面的形状,修直线条,使作品高低一致,左右对称;之后,通过抛光(砂纸)使作品平面平整、光亮、饱满;再进行镶嵌,一般而言,翡翠、玉石多用爪镶、包边镶,钻石、宝石则用爪镶、包边镶、钉镶、壁镶、包角镶、微钉镶等。简单概括,只有通过打金匠人的千锤百炼,黄金和其他珠宝才能以更加美好的姿态,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在清乾隆“一口通商”的政策下,广州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打金工艺在这一时段达到鼎盛。民国20年(1930年),广州金饰店共有240多间,林立于如今的中山五路、解放南路、洪德路、十八甫等街道,从业人员达到1300多人。那时,有种观念是有钱就买金保值。而且婚嫁的标配是龙凤镯、鸳鸯戒指等讲究吉祥寓意的饰品,所以市场需求十分大。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广州的金饰店经历了多次分散合并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推动广州地区金饰制作的发展,于1997年成立了广州金银首饰有限公司,即广州艺新首饰厂的前身。这里,亦是周镜钊老师立足于这个行业的起点。

   

  据周镜钊老师回忆,在成为打金学徒的第一天,师傅对周镜钊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诚信为先”,而且这门技艺关系到顾客的贵金属,所以一定要和顾客充分沟通。

  其次是技术。最开始周镜钊老师学习的是打造女式首饰,如耳环、吊坠、戒指等。与男式首饰的粗犷大气相比,女式首饰讲求线条流畅以及其本身的渐进变化,所以工艺要求细腻精准。在制作过程当中,需要6个步骤,分别是:捶打、锯切、焊接、修整、抛光和镶嵌,才能制作出一件精品,缺一不可。

  周镜钊老师还会利用闲余时间向其他制作男式首饰的师傅学习,有时找机会看上几眼后,周镜钊老师便默默记在心里,而后钻研练习。不知不觉中,周镜钊老师对每一种饰品的制作过程都已融会贯通,从而成为了手工打金行业的全面能手。

  但周镜钊老师从来都不会满足于现状,为了让自身技术更上一层楼,周镜钊老师还主动要求跟香港的打金师傅学习镶嵌钻石等技艺。凭着“千锤百炼、不断创新”的卓越技艺与匠人精神,才使得周镜钊老师能够创造出一件又一件让人赞不绝口的精美饰物。

 

  周镜钊老师制作的饰物,在国家、省、市工艺美术评比中载誉无数。接下来,周镜钊老师就为我们介绍了几件他的代表作。其中,《蝶舞炫彩》胸针曾获2012年第八届“广州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金奖、2014年第二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银奖。这是周镜钊老师在2014年独立创作和制作的一枚胸针,蕴含包镶、钉镶等镶嵌技艺。以蝴蝶作为创作题材是因其形态优美,而且还讲究两边对称。

  

  而另一件作品《星海乐韵》胸针也曾获得2004年广州市首届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铜奖、2005年“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银奖。《星海乐韵》胸针的表面镶有红宝石、蓝宝石和钻石,外形是仿照星海音乐厅,表达出绕梁三日的优美旋律环绕着星海音乐厅的情景。

  

  手工打金的制作过程耗时长,对从业人员要求高,需要掌握贵金属材料特性的同时,也要拥有一定的审美素养,愿意入行的年轻人不算多。但是,周镜钊老师从来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悲观。在他看来,无论是推广还是传承,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国家近年向制造业强国的方向发展,重视技术工人的技艺培养,去年12月还在广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一大群高质素的技术工人在比赛中涌现,也让大家欣喜地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有人。

  即便是踏出国门,中国珠宝加工这个项目在世界技能大赛也是屡创佳绩。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珠宝加工项目的国手首次参赛便喜获铜牌。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来自广东的国手、22岁的“95后”陈奇亮更是勇夺珠宝加工项目银牌,创下我国选手在大赛中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周镜钊老师本人也会与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合作,组织非遗体验班,邀请广大市民前来体验制作戒指、手镯、手链等饰物,体验打金技艺、各类宝石的镶嵌技艺,新奇的体验还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参加,得到很热烈的反馈。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一步一步地把这门历经了千年的传统手艺发扬光大,便是周镜钊老师最大的心愿。

  

 

  本期讲座的最后,周镜钊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黄金分类小知识,十分实用,让大家在购买黄金饰品的时候不再“懵懵哒”!想要重温本期讲座的读者朋友记得扫描文章下方的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好了,这一季的广府新语讲座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陪伴,我们下一季再见!(撰稿 许嘉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