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书评:人是生来不可击败的——读《老人与海》有感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学生 邹彦冰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每天写完作业后、睡觉前、甚至吃饭时,都爱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独自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我喜欢书本淡淡的油墨香味,喜欢书里各种或温馨、或离奇、或幽默、或惊险的故事,体味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着穿越时空的奇妙。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老人与海》,这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的作品。作者海明威一生命运多舛却又充满传奇,他上过战场前线,也去过非洲狩猎,最后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既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社会的迷惘和彷徨,也充满了不屈不挠的思考和探索。

  

 

  在最初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我想像着书中的老人一定是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物,就像我通常读到的那些盖世英雄一样,必然所向披靡地征服了海洋,获取了胜利。当我迫不及待地读完整个故事后,却又感到了一丝丝的悲凉和小小的失落。

  这个故事大致讲了一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人去深海打渔。在一无所获的84天后发现了一条奇大无比的马林鱼,他经过坚苦地搏斗终于把鱼叉刺进马林鱼心脏。在返程的途中又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老人奋力搏击,但最终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我有点替这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悲伤,也感到疑惑,殊死搏斗的结局却是一无所获,最终还是败给了鲨鱼,那苦难的意义是什么?面对强大的困难,人是否还值得去奋力拼搏呢?

  抱着这样的疑惑,我又仔细地读了读这本书,除了再次被精彩的故事吸引外,更是为不少片段感到震撼,有了更多的感触。比如当我读到“他用鱼叉扎死了第一条鲨鱼,但鱼叉也随着鲨鱼沉入海底,于是老人又把刀子绑在浆板上去打鲨鱼,但鲨鱼一批又一批,来不及打退。他想,只要我有浆、有短棍、有舵把,就一定能打败它们……他不顾一切用木棍劈去,但它们还是把鱼肉一块一块撕咬了去。”

  我仿佛看到一位年迈孤独的老人,面对比自身强大许多的对手,面对汹涌而至的打击,也毫不妥协,为了保住胜利果实马林鱼,他怀着必胜的信念,一次一次奋力反扑。在这样强大的意志力面前,困难算什么,失败算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已足以成为英雄。

  

  我又想到2020年春节开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球,顿时整个世界都像被了暂停键,整个沉静了下来。人们居家抗疫,出门纷纷戴口罩,电视新闻里每天都播报着感染的人数,感觉整个空气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但面对病毒,我们国家的人民难道就缴械投降了吗?并没有。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签下志愿书,暂别自己的父母儿女,毅然奔赴疫情高风险地区救死扶伤,成为了最美逆行者。

  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眠不休地奋战在最危险的第一线。他们被口罩勒出血痕,被汗水浸透了全身,却从未后悔从未退缩,只全力以赴和病毒拼命。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一些白衣天使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人们有流汗有牺牲。当医护人员最终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回家的时候,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壮。可当疫情散发,他们又一次义无反顾踏上征程。

  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我们可以选择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哪怕躯体被摧毁,精神也要永不屈服。我想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敢于拼搏就是意义,永不放弃就是意义,相信最终“人定胜天”就是意义。

  再次合上书本,我心潮起伏,耳边再次响起了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投稿邮箱:yxlibsp@163.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本篇投稿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活动组织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