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市越秀区环市路小学 黎明希
《三国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期间的群雄逐鹿、三国兴亡的故事。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虽然小说中有不少虚构的内容,但它给我们以启发;它用大量精彩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众多丰富的人物形象。
我给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设计了三个排行榜: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即使在街亭被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诸葛亮仍然淡定地在城头弹琴,用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吓退了他的15万大军,反败为胜,所以诸葛亮排“智谋”第一。而司马懿偷袭街亭,尽管被诸葛亮料到了,但偷袭得手,可见司马懿的智谋也远胜于其他人。周瑜因赤壁火烧曹操83万大军而名垂青史,但其中也有孔明借东风的功劳,周瑜比起诸葛亮总是棋差一着,只能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所以周瑜排第三。
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不仅单枪匹马过五关、斩六将,深受重伤的时候华佗为他刮骨疗毒他不用打麻药也毫无惧色,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勇猛”第一。许褚与马超分别是曹操、刘备麾下的虎侯与平西将军,许褚与马超大战百余回合,把马超的枪都拗断了,所以我认为许褚更胜一筹。
曹操一直很器重关羽,希望把他留住,但关羽更重兄弟情义,一心想要回到刘备身边,不过他也斩颜良、诛文丑报答了曹操对他的恩情,甚至在华容道放了仓皇而逃的曹操一条生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他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但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心一意辅佐刘禅,从未有异心,他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对刘备的忠诚日月可鉴。我觉得荀彧也是一个忠义之臣,他虽为曹操效力,始终忠于汉室,所以当群臣拥戴曹操为王时,他极力反对,最终以死明志。
我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中对三大战役的描写,读起来能想象到画面,就像拍大片一样过瘾,而史书上所写的就像新闻报道,语言简洁,不如《三国演义》具有文学性。如讲到赤壁之战的时候“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仅仅读到只言片语我都能想象到当时东吴攻势之猛烈,烧得曹军狼狈不堪。这就是小说比史书更加引人入胜的地方。它可以引发我们探索历史的兴趣。
读完全书,我不禁会思考:为什么会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刘备的优势在于他拥有勇猛和忠义双料冠军的关羽,还有智谋第一、忠义第二的诸葛亮,以及多员虎将,而且川蜀道路崎岖不平,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可保二十年平安无虞。孙权的优势在于江东孙氏三代的基业,并且与曹操有长江天险之隔,后来又夺得荆州,荆州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曹操呢,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天子之兵就是曹操之兵,实力雄厚。计一计人和、地利,就可以推测出为什么会有魏蜀吴三足鼎立。
这也让我真正明白了反映封建社会历史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从战国到秦朝建立、秦二世的灭亡,从汉朝到三国、晋朝的统一,从南北朝到隋的统一与灭亡,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未来,我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探索历史。
多读经典,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以经典为鉴,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所以我强烈推荐《三国演义》这本书,记得一定要看原著哦!
投稿邮箱:yxlibsp@163.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本篇投稿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活动组织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