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一直在广大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传统工艺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日渐式微。坚守传统工艺事业的人们如何从困境中突围而出,让传统工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期广府新语系列讲座,就让我们跟随齐喆教授的脚步,走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世界——
齐喆教授在讲座一开始,率先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1953年,广州美术学院在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成立之始,就在学科布局当中加入了“图案组”的专业,这就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雏形。在1958年,广州美术学院正式设立了工艺美术系,与绘画系、雕塑系并称为这所华南唯一高等美术学府的三大院系,可见工艺美术的举足轻重。但随着近现代设计的地位逐渐提升,对传统的工艺美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1998年,工艺美术系停办、转而以装饰艺术设计系的形式延续下去。直到2018年12月,广州美术学院正式重新设立工艺美术学院,重续了广州美院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光荣传统与历史文脉。
齐喆教授还提到,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在60多年的教育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教学特点。比如强调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有机结合,地域特色与公众意识紧密结合,材料与形式的结合,以及教学与创作的结合。齐喆教授认为,对于工艺美术教育及人才培养,不应该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而是应该真正关注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这也是振兴现在工艺美术的重要一环。其要点和艺术器物的制作十分相似,都需要在一个不断雕琢和打磨的过程中逐渐成型、趋于至善。正所谓“切磋琢磨,乃成宝器”,既是艺术创作的要领,也是人才培养的真谛。
广州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教育强调以平面和立体的材料工艺作为核心课程,拥有非常多专业的材料实验工作室。齐喆教授着重介绍了历史悠久的漆艺工作室,并与听众分享了漆艺工作室的教学成果与创作成果。从蔡克振教授的漆画作品开始,齐喆教授从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引申,详细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漆艺美术的教学特色。除了蔡克振教授的作品以外,齐喆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李伦老师、朱斌老师、吴永强老师等一众极具个人特色的工艺美术教学团体,在用心培养和传承之下,广州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学院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生力量。
欣赏过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的代表作品之后,齐喆教授还介绍了很多已经融入大众生活当中的漆画作品。跟随着齐喆教授的脚步,你就会发现在广州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大型场所当中,都有广美师生们创作的优秀漆画作品。包括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维多利广场、珠岛宾馆等等,这些我们熟悉的地方都有传统工艺美术的身影。让人不自觉地感叹——本以为传统工艺和一般的市民群众沾不上边儿,原来相互之间的距离是这样的近,只是需要我们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才不会对身边的艺术作品熟视无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让我们一起不断深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守护精神家园,并且积极与先进文化结合,在继承和弘扬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