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顾随诗词讲记》的体会
作者:赵南成
索书号:I207.2/1210
读书应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这个“精读”也有讲究,所以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关键要找到一本好书,然后读进去,再读出来。近几年来我学习古典诗词大有收获,写的“南方好诗选"诗评颇受欢迎,就是在过去从事诗文教学和写作的基础上,于2014年精读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的《顾随诗词讲记》,从叶嘉莹的老师——顾随大师在辅仁大学等学府唐宋诗词的教学“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傍空依”的讲课笔记中(有时一小时课连一句诗也不讲,但听者却觉得尽是诗歌中的精华妙义,听得入神),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对诗词的美学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叶教授在书的序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顾随先生上课,步上讲台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行字:“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这三句话好象与学诗并无重要的关系,但顾随大师却由此引发出不少学诗的妙义。首先,诗歌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感动,所以写诗的人要有推己及人与推己及物之心。其次,先生认为必先具有民胞物与之同心,然后方能具有多情敏锐之诗心。
接着,大师又提出,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而为大我的精神,而自我扩大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对广大的人世关怀,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此基础上,顾随先生再将杜甫、陆游及辛弃疾加以比较,将陶渊明、谢灵运及王维加以比较,论述诗词遣词造句、风格、意境,正如昔元遗山所说:“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这是对诗歌美形象而哲学的阐述,其飞扬变化、一片神行,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虚构与艺术最高层面的一种生动结合,这既是诗词课,又是美学课和哲学课。
饮酒(其五)
魏晋 ·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矣?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顾随大师在讲到这段诗时,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讲其精妙之处,其独到此处,令人深受启发:曷he,文言文中的疑问词,怎么,何时。曷至哉,什么时候回来,诗味醇厚。傍晚时思之最甚,一般人写了“曷至哉”后,应接“日之夕矣”,而此诗却将“日之夕矣”也放到“鸡栖于埘”和“羊牛下来”之间,是一幅典型的乡村地形图、农家放工景。心中但思君子,忽见“鸡栖于埘”因是“日之夕矣”,再远望“羊牛下来”,从近到远,情景交融。且“羊牛”比“牛羊”二字好,“牛羊”,“羊"字在中间一提,太提,不好。“羊牛下来”,其读音如见当时情形,羊群耕牛悠悠然然下来了。可见,诗的行序、读音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用得好,其形成鲜明的意境,更加吸引人。
叶嘉莹在讲到此书的出版时说:“我之所以在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把我当年听先生讲课时的笔记始终随身携带,惟恐或失的缘故,就因为我深知先生所传述的精华妙义,是我在其他书本中所绝然无法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叶嘉莹从1942年秋季升入辅仁大学中文系时就听先生的课,直至毕业后在中学任教时仍赶到辅大及中国大学旁听,到1948年离京南下结婚时止,她认为先生对诗歌的感受极敏锐,理解极深刻,她后来当上南开大学教授,成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与她认真听先生的教诲是分不开的。我虽无缘听课,但读到这样的讲课笔记,真是三生有幸。
于是,从2014年开始,我将此书通读了三遍。平时还根据需要细读某一章节,例如诗的动与静、情与理、力与美等等论述,收益颇多。
要读懂此书,并非一件易事。此书其实是一个中间环节,有一个回溯和延伸的过程。回溯者,就是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顾随先生讲的是大学课程,因此就应回溯或返回到中小学课程中,就是要能背诵和理解三百首以上的古典诗词,做不到的要补课。这就要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诗经》等,并要背其中经典的作品。《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写诗,要求香菱要背熟并理解一百首王维的五律、一百首杜甫的七律、一百首李白的七绝。这样才可找到对诗的感觉。
还要看王力编的《诗词格律》,懂得格律诗的平仄、押韵等知识,从形式美中更深刻认识内容美。
木心先生说,“有的书,读了便成了文盲。读王力先生的书,可以让一个中国人真的配得上自己血脉里流传的文化底蕴。”
还应在《顾随诗词讲记》的精妙处进行延伸,这样才能把书读活。顾随先生所讲的精华妙义,其实与古代的释、道、儒有关,诸子百家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之光,易经为群经之首。应选读其中的章节。还要看朱光潜先生的《诗论讲义》等美学著作。好的诗词,最根本的意境就是人类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这就是最动人、最深刻的诗意。
艾青说,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给别人。
这三百首名诗中,尤要关注唐诗中的这七首,因为这是传诵度最高的,哲学内涵和美学意义异常丰厚的佳作。
首先从唐诗排行榜中选择四首。由专门的团队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经过科学的统计,排出了得分最高的一百首唐诗,出版了《唐诗排行榜》。其中五律是人们的最爱。在百首名篇中,五律占了26首。其次是七律和七绝,各占25首。五古、五绝和七古依次占4首、8首和12首。
七律,《黄鹤楼》第一(百首第一);七绝以王维《送元二使西安》第一(百首第二),王之涣《凉州词》七绝第二(百首第三);五绝王之焕《登鹳雀楼》第一,百首第四;五律杜甫《登岳阳楼》第一(百首第五)。
1.黄鹤楼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登岳阳楼
唐 ·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6、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首虽未列入唐诗排行版,也因其想落天下的构思和飞驰雄奇的气势,而获得广泛赞誉。
7、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王维这首五律在唐诗排行榜中虽然只排到第65名,但诗的美学境界却融入了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尤其是对宇宙的本质认识和本原性思索。如著名哲学家卡西尔所说:“真正的诗不是个别艺术家的作品,而是宇宙本身一一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品。”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十个字,就展示了平面、直线、曲线和圆形的宇宙基本图形,呈现了红、黄、青的宇宙三原色,包括了水、火、木、金、土的宇宙基本元素。
不少人觉得这两句确实好,有很多专家也从意像美、色彩美进行论述,但总有未讲透之感。原来,这两句诗包含了从有限到无限的宇宙意识,表现了深邃无限的空间性、宇宙洪荒的带有神圣美的时间性,长河落日的瞬间性。真正的诗是介入宇宙的,艺术是生命对于宇宙的发现,作为一个有意味的形式,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宇宙形式。
学习一些中国诸子百家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于学习诗歌,深入理解诗歌,是必不可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本篇投稿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活动组织机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