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它”,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它是什么呢?
原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月如诗。由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社科联指导,越秀区委宣传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明办、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教育局、区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开卷广州”暨越秀读书月系列活动之“私享阅读承文脉 越秀书香韵悠长”——文化名人名师推荐私人书单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活动为读者们推荐名人名师“私享”好书,让沉静在书斋里的好书广为人知。
而这一期的书单,将会带您探索和了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二十四节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它是“活”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代表的正是周而复始的物转星移的规律,其中饱含着先人们的智慧,至今指导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四季饮食,不断激发中国人的灵感,丰富中国人的情愫,缤纷中国人的民俗和生活美学,关系中国人的养生,给我们带来启迪、遐想、抚慰和别致的美好。
诗意盎然的中国古人还为二十四节气留下了灿如星辰的文艺作品,至今依然在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
主办方有幸邀请到名教师——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梁秋燕老师为广大读者推荐她的私人书单,带大家走近如诗如画的二十四节气。
嘉宾介绍:
梁秋燕,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教导处主任助理。广东省南国书香优秀指导老师,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中学优秀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中小学阅读种子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中小学特约教研员,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竞赛优秀奖,广州市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越秀区名教师,越秀区教坛新秀,越秀区政府记三等功、嘉奖奖励。一直倡导“任务驱活动,活动促思维”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多次在广州市上示范课和专题发言。已出版1本专著,1本编著,发表10余篇论文,先后主持参与5个省、市、区级课题。
推荐书单:
1、《时间之书》
著者:余世存著
ISBN:978-7-5057-3933-8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推荐理由:
二十四节气,正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创造。无论你是喜欢诗歌、历史、地理、还是绘画,你都不应该错过这本书。读完《时间之书》,你才发现原来节气这么美!
2、《时光映画》
著者:林帝浣著
ISBN:978-7-5113-3712-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推荐理由:
《时光映画》的作者林帝浣老师让我们在他的镜头之下慢慢欣赏二十四节气。这本小书的照片、绘画和文字,记录了这些年作者在各地行走的心情和感受。跟着林老师的镜头和画面,我们走过“立春”的料峭,听过“夏至”的蝉鸣,从“秋分”收获到“大寒”的霜雪,领悟到:凡是过去,皆为序曲。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转发,把好书分享给更多的人★
附件: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名教师私人书单为您解密!.mp4